发布日期:2023-03-22 来源:金台资讯 浏览次数:726
宝安区行政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导办服务。资料照片
在广东省深圳,各街道居民可根据需求通过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实现“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各街道普遍设立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专区,针对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人口等重点服务对象免费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各街道可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各类载体,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咨询、招聘岗位信息发布、技能培训项目介绍等活动,建设“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逐步构建起“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
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记者从深圳市人社局获悉,截至2023年初,深圳已建成150个“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实现了街道全覆盖,初步形成15分钟家政服务圈。2022年,光明区将“南粤家政”工程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建成“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6家,全区累计已建成12家,达成每个街道2家的目标任务,实现街道全覆盖。
在龙岗街道“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行政大厅,记者了解到,该街道定期收集辖区居民家政服务需求,组建家政就业群,根据街道辖区居民需求匹配目前掌握的岗位信息,让居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近日,深圳市出台《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建设、打造全市人力资源综合服务生态等八大具体举措。预计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深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民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对稳定并扩大就业规模、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方案》旨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队伍建设,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专业化、智慧化、社会化水平。
2012年起深圳市推行公共就业服务属地化改革,全市实行统一的政策、经办服务和信息平台。截至目前,失业登记等33项就业创业业务全部在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市、区、街道三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
建设一体化人力资源生态服务平台
为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激励企业积极吸纳大学生就业,2022年,深圳人社部门采取“免申即享”的方式,按照“方便、快捷、规范、安全”的原则,主动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帮助企业解决政策不知晓、不理解、不会办的难题,实现企业办事从“需要多次跑”到“最多跑一次”再到如今“一次都不跑”。
深圳市人社局表示,《方案》充分尊重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加大了政府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在人力资源服务龙头企业引进培育、产业园区建设、行业人才引进培养、产业数字科技项目培育、猎头服务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就业创业模式创新等多方面推出组合激励政策,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方案》明确重点围绕求职招聘供需对接、就业创业帮扶、技能培训评价服务等内容,构建贯穿劳动年龄段内各类劳动者的人力资源服务生态体系。系统重塑公共服务方式,分阶段建设基于实体大厅、网上平台、移动应用、自助终端等渠道的一体化人力资源生态服务平台,推出更多“打包一件事”“免审即享”精准主动服务。
同时,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方案》提出建立完善适应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引导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建设适应深圳需要的线上加线下“零工市场”。
优化港澳台人员公共就业服务供给
在港澳台人员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方面,深圳聚焦机制对接,强化跨境协作,高标准推进“湾区社保服务通”在深落地。2021年底,深圳市人社局与中银香港、前海管理局、工行澳门等机构组织合作,利用银行网点便利面向港澳社会延伸社保现场服务,为符合条件的香港、澳门居民提供社保登记咨询及代理服务,实现社保业务“跨境办”。2022年6月,深圳市人社局配合深圳市税务局上线社保费“跨境”港币缴费项目,增加港币支付通道,实现了从参保到缴费全流程跨境办理。
《方案》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港澳社会服务机构,招募一批有内地职场经验和生活经历的港澳籍人士担任职场导师,配合香港特区政府实施好“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在香港和深圳均有业务的优质企业招用香港青年;高质量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对获得香港和澳门政府资助的创业项目给予落地配套资助;将在深就业居住的港澳台居民纳入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实施“湾区社保服务通”。(记者 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