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综述(2023年1月29日--2023年2月20日)

发布日期:2023-03-09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2178

【导读】:《信息与分析》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办的内部刊物,主要刊发为宏观经济运行、就业形势分析、社会保障研究、收入分配改革、人事人才动态等信息摘编和专题分析报告,面向部属各单位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其中的“动态综述”、“宏观经济与就业主要指标监测”、“就业形势分析”等的系列报告广受好评。

动态综述

(2023年1月29日--2023年2月20日)

信息中心趋势分析小组

  一、相关领域

  2023年返城就业调查报告发布

  人民政协网:近日,58同城、赶集直招发布《2023年返城就业调研报告》(下称“报告”),聚焦1990年-2004年龄段出生就业群体,从人才画像、择业偏好、未来规划等多维度,对2023年职业发展新趋势进行剖析,为招聘企业“把脉”人才需求,实现人岗精准对接提供价值参考。

  1.近20%的人春节后改变工作状态,53.9%职场人有存款

  报告显示,1990年-2004年出生就业群体中,一线、新一线城市的职场人男女比例均衡,90后职场人居多,学历以本科为主,占比36.2%。情感状况上看,单身占比最高,为43.4%,已婚职场人中,27.1%需要抚养教育孩子,存在一定经济压力。基于此,有近20%的人欲春节后改变工作状态。

  调研发现,无论是在同城市换工作,还是换城市求职,主要原因皆与经济密不可分,同城市换工作的职场人主要出于生活成本、工资福利的考虑,占比分别为45%、41.1%。而换城市求职的职场人中,35.5%是想换个新环境,29%则是因为物价等生活成本问题。从工作状态来看,工作压力大、行业前景堪忧、晋升通道不清晰是让职场人丧失工作热情,继而选择换工作的内在因素。

  从薪资水平来看,总体月薪集中在5001-8000元的比例最高,平均月薪为7304.7元,在职场打拼数年的90后平均月薪要明显高于00后。受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存款成为职场人安全感的一大来源。

  根据调研,1990年-2004年出生的受访者中,53.9%的职场人有存款,其中39.4%的职场人有存款而无负债,有存款的职场人中,48.6%的存款规模在10万以内,18.7%的有10-15万,呈现随着存款规模增加比例递减的趋势。存款方式以银行活期/定期存款、余额宝/零钱通及基金投资的稳健型存储投资方式为主。

  2.53.2%职场人有跳槽经历,逾4成期望入职私企

  报告显示,在春节后选择换工作的职场人中,有38.3%的职场人比较可能选择裸辞,其中95后比例最高,达46.7%,其次是00后,90-94年出生的就业者选择裸辞的比例最低。在选择裸辞的主要原因中,第一是“可能会一时情绪激动选择裸辞”,第二是“想要停下来一段时间,暂停工作”;而不会选择裸辞的主要原因中,71.4%的人是因为经济压力大,不敢裸辞,65.1%的人是因为当前市场环境下担心裸辞后不好找工作。

  对于既想换工作,又不能裸辞的人而言,跳槽是最保险的决定。整体来看,53.2%的职场人有过跳槽经历,主要集中在1-2次之间,占比分别为19.2%、20.2%,00后则因为工作时间不久、资历尚浅而较为稳定。

  上海是跳槽最频繁的城市,此外,广州、北京、深圳、成都、郑州、青岛、南京、天津、合肥的职场人也偏向于用跳槽的方式实现职场新突破。春节后,更多的人才将向一线城市转移,由于产业配套完善、就业机会更多,意向一线城市就业的职场人占38.7%,其中北京、上海经济较为发达,企业人才需求量大,是从业者的理想就业地。

  目前,职场人的理想生活主要以家人健康,快乐简单为主,着眼于此,面对期望的公司规模,多数职场人选择了工作压力相对较小的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其中44.6%的90后出于职业发展角度考虑,首选中型企业。从企业性质来看,有41.5%的职场人期望入职薪资、福利待遇更有竞争力的私营企业,25.5%的职场人倾向于相对稳定的国有企业。

  对于新工作,职场人最期待的莫过于加薪。总体而言,受访者期望薪资为8001-10000元的比例最高,达38.4%;其次是10001-20000元,比例为25.3%。00后渴望涨幅最大,期望工资为9775.6元,相当于当前工资的1.8倍。为尽快实现跳槽加薪,高效便捷的线上渠道成为职场人的首选,其中,通过线上APP进行简历投递与沟通的比例最高,达59.6%。在求职的各环节中,包括简历投递环节、沟通环节与面试环节,受访者均认为线上网站/APP为最佳途径。


  2022年回国求职留学生数量再创新高

  中国新闻网:近日发布的《2022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2年应届留学生规模同比增长8.6%,回国求职留学生数量再创新高,我国企业对海外人才的需求亦呈上扬态势。

  报告指出,自2020年以来,在中国国内求职的海归数量明显增长,回国求职的应届留学生数量增多。与2021年相比,2022年应届留学生规模同比增长8.6%,回国求职留学生数量再创新高。

  从回国求职留学生的留学国家分布来看,英国占比最高,为41.4%,其次是澳大利亚(20.3%)和美国(9%),排名与2021年一致。从同比增速来看,2022年来自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的应届留学生人数同比大幅上升,增速分别为66.1%、50.9%和37.7%。来自加拿大、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的应届留学生人数同比下降。

  调研显示,决定回国的留学生中,58%的人认为“国内生活更加便利”,40%的人因“更认同国内的文化环境”决定回国,32%的人认为“国内就业机会更多”,22%的人认为国内经济活动会加速复苏,能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数据显示,当前国内企业对海外人才的需求快速释放,对海归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2023年春节后首周,海归优先的职位数和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均呈上扬态势,2月3日的海归优先职位数比1月28日增长11%,海归求职人数增长27%。

  从行业看,2022年海归优先岗位中,来自教育/培训行业的职位数占比27.8%,位居第一位,专业服务/咨询、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分别以14.3%、11.1%分列二三。

  从薪酬看,海归优先职位的平均招聘薪酬连续三年走高,2022年达14680元/月,比2021年的13719元/月增加961元,增长7%。

  分地域看,2022年海归群体前往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及以下城市发展的意愿均有提升,2022年的投递占比分别为31%、15.7%和14.3%,均高于2021年的投递占比。

  对于留学的收获,52.7%的海归表示基本符合预期,相比上年(49.9%)提高了2.8个百分点。有28.2%的海归表示高于或远高于预期,也高于2021年的25.4%。


  超20省份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炉:京沪逼近8万,浙江首超6万

  央视网:近日,各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陆续出炉。在已经公布的20余个省份中,上海、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领跑全国,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与东部的差距正在缩小。数据显示,上海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9610元,逼近8万元,居全国之首。北京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为77415元。北京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1年首次突破7万元,而上海于2020年突破7万元大关。

  2022年,浙江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跨入6万元门槛,为60302元。江苏、天津、广东三地去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5万元,分别为49862元、48976元、47065元。福建也处于4万元阵营,为43118元。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山东等8个省份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水平。

  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上海、北京两地2022年的这一数据均超8万元,分别为84034元和84023元。浙江与江苏2022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列7万元和6万元阵营。广东、福建、天津三地的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万元-6万元之间。

  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上海、浙江及北京三地2022年这一数据均超3万元,浙江高过北京,2022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565元,仅次于上海的39729元。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万元-3万元区间的省份包括:天津(29018元)、江苏(28486元)、福建(24987元)、广东(23598元)、山东(22110元)等省份。

  从全国的城乡差距来看,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名义增长3.9%,实际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名义增长6.3%,实际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2.4和2.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50降至2.45。

  从全国的不同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22年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保持高位,带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0%和5.3%,快于全国居民收入增速1.0和0.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和2.9%。以西部地区为1,东部与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上年的1.62缩小至1.61,下降0.01,地区间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香港最新失业率下跌至3.4%,劳工市场有望继续改善

  北京日报: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月16日发表最新劳动人口统计数字,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由2022年10月至12月的3.5%下跌为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的3.4%;就业不足率也由2022年10月至12月的1.5%下跌为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的1.4%。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表示,随着经济活动从疫情中逐渐复常,加上香港与内地恢复全面通关,入境旅游反弹,劳工市场情况在未来数月将进一步改善。

  与2022年10月至12月比较,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差不多所有主要经济行业的失业率(不经季节性调整)均见下跌,其中建造业、零售业有相对明显的跌幅。就业不足率方面,下跌主要见于楼房装饰、修葺及保养业,零售业以及运输业。

  失业人数(不经季节性调整)由2022年10月至12月的12.6万人下跌为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的11.84万人,减少约7600人;同期就业不足人数也由5.53万人下跌到5.21万人,减少约3200人。


  二、宏观经济

  2023年1月份CPI有所上涨 PPI继续下降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2023年1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

  1.CPI有所上涨

  1月份,受春节效应和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有所上涨。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涨幅比上月扩大2.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5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3%,影响CPI上涨约0.25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CPI上涨2.1%,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2%,涨幅比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13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98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1月份2.1%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8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

  2.PPI继续下降

  1月份,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和国内煤炭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整体继续下降。

  从环比看,PPI下降0.4%,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5%,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3%,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PPI下降0.8%,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4%,降幅与上月相同;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5%,涨幅回落0.3个百分点。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下降的有15个,与上月相同。

  据测算,在1月份0.8%的PPI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


  2023年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月31日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1.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以上,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2.3%,比上月上升4.0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6%和47.2%,比上月上升2.2和2.5个百分点,均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生产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上升5.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景气水平较快回暖。新订单指数为50.9%,比上月上升7.0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回升。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9.6%,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明显收窄。从业人员指数为47.7%,比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有所上升。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7.6%,比上月上升7.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延长情况有所改善。

  2.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12.8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触底回升。

  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4%,比上月上升2.0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0%,比上月上升14.6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2.5%,比上月上升13.4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回暖。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1.5%,比上月上升2.3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上升。销售价格指数为48.3%,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水平降幅收窄。从业人员指数为46.7%,比上月上升3.8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回升。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4.9%,比上月上升11.2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恢复发展预期向好。

  3.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运行情况

  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9%,比上月上升10.3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景气水平有所回升。


  2022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稳步增长

  经济参考网:商务部2月2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24371亿元,执行额165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和10.3%。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3177亿元,执行额89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7%和4.1%。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在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呈现诸多亮点。从业务结构看,2022年,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同比分别增长11.8%和6.2%。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执行额同比微降0.6%。其中,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新能源技术研发服务、互联网营销推广服务等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29.1%、61.3%和49.2%。

  从区域布局看,2022年,全国37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总计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和执行额同比分别增长23.3%和9.3%,分别占全国总额的89.7%和89.6%。长三角地区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和执行额同比分别增长18.1%和12.5%,分别占全国总额的45.7%和50.5%。

  从国际市场看,2022年,承接美国、中国香港、欧盟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合计占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53.9%。我国承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同比分别增长4.2%、12.7%。其中,承接新西兰和新加坡等国家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78.8%和39.0%。

  从企业性质看,2022年,我国民营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占全国31.8%,同比增长22.6%,较全国平均增速高18.5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占全国43.4%,同比增长5.0%。

  从吸纳就业看,2022年,我国服务外包新增从业人员102万人。截至2022年底,我国服务外包累计吸纳从业人员1498万人。


  IMF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2% 全球2.9%

  中国新闻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当地时间30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2.9%,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2%。

  IMF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约为3.4%,2023年预计将降至2.9%,2024年将升至3.1%。

  具体来看,发达经济体今年预计将增长1.2%,明年预计将增长1.4%。美国和欧元区经济预计今年将分别增长1.4%和0.7%,明年将分别增长1.0%和1.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预计将增长4%,明年将增长4.2%。中国经济预计今年将增长5.2%,高出此前预测值0.8个百分点,明年经济预计增长4.5%。

  报告说,各国央行为抗击通胀采取的加息政策以及乌克兰危机对经济活动造成拖累。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为经济更快增长铺平道路,全球通胀形势也有望缓解。全球通胀率预计将从2022年的8.8%降至2023年的6.6%和2024年的4.3%,但仍高于疫情前约3.5%的水平。

  IMF认为,当前风险仍偏向下行,但威胁全球经济增长的风险已有所缓解。很多经济体被压抑的需求得到释放,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提振作用;通胀率也有可能比预期下降得更快。同时,乌克兰危机可能会升级;全球融资环境收紧可能会加剧债务困境;地缘政治的进一步割裂可能阻碍经济发展。

分享到:
信息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