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04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1790
国际劳工组织:2025年全球就业预测下调700万个就业岗位
2025年5月28日,国际劳工组织发布了《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2025年5月更新版)》旗舰报告,修订了其对2025年的全球就业预测,预计2025年全球将新增5300万个就业岗位,而非此前估计的6000万个,这意味着今年全球就业增长率将从1.7%降至1.5%。最新的就业估算,是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5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的经济增长预测得出的。这一降幅相当于减少约7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反映出全球经济前景的下调——预计GDP增长率将从先前预测的3.2%降至2.8%。报告指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贸易中断是经济前景疲软的关键因素,导致就业增长放缓。
一、劳动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
报告强调了收入分配的严峻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劳动收入占比(GDP中流向劳动者的部分)从2014年的53.0%降至2024年的52.4%。如果这一比例保持不变,2024年全球劳动收入将增加1万亿美元,或按不变购买力计算,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将增加290美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劳动收入份额的这一下降趋势一直有据可查,研究表明,相对于资本所有者而言,工人的收入比例持续下降。在疫情期间,劳动收入份额出现了暂时性增长,利润和其他形式的资本收入比劳动报酬下降得更快。这种模式与历史上经济或金融危机期间劳动收入份额的反应是一致的。然而,这种反弹是短暂的,到2022年,全球劳动收入份额已降至52.3%,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在2014年至2024年期间,按地区分列的劳动收入份额显示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趋势。非洲、美洲、欧洲和中亚的劳动收入份额明显下降,非洲下降了约 0.5 个百分点,美洲下降了 1.3 个百分点,欧洲和中亚下降了 1.7 个百分点。相比之下,阿拉伯国家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同期分别增长了 4.6 个百分点和 0.3 个百分点。这些区域模式突出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劳动收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变化不平衡。
二、就业岗位转移
根据职业划分和技能水平,报告将全球的职业分为三大类,一是低/中技能职业1,包括简单劳动人员和农、林、渔业技术人员;二是中级技能职业,包括文职辅助人员、服务和销售人员、手工艺和相关行业工人、设备和机器操作工、装配工;三是高级技能职业,包括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技术人员和辅助专业人员。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有40.2%的人员从事中低/中技能职业;39.7%的人员从事中级技能职业;20.1%的人员从事高级技能职业。图1根据《国际标准职业分类》(ISCO-08)一级职业大类分类,呈现了2023年全球职业结构的概况。
————————
1简单劳动人员被定义为低技能,农、林、渔业技术人员被定义为中级技能,报告将两种职业合并到一起,定义为低/中技能职业。
报告发现,就业人口的职业结构在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存在显著的技能水平差异,这种差异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低收入国家,低/中技能职业仍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低/中技能职业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65.5%)较2013年(67.8%)下降了2.3个百分点,这些国家在摆脱农业和其他低生产率部门方面进展缓慢,导致低技能就业仍普遍存在,这一现状也凸显了推动结构性转型,创造更多元化的就业机会的重要性。在高收入国家,低/中技能职业占比长期维持在12%左右的低位,高级技能职业则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高级技能职业占比(44.3%)较2013年(39.4%)上升了4.9个百分点。这种现象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国家拥有更庞大的技能型人才储备。图2展示了2013年和2023年全球及各收入组别国家中,不同技能等级职业的就业占比情况。
报告指出,全球职业结构动态呈现向高级技能职业转型的总体趋势。2023年高级技能职业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20.1%)较2013年(18.9%)上升了1.2个百分点,高收入国家推动了这一趋势;而中级技能和低/中技能职业就业比例均有所下降。高级技能职业的增长主要源于专业人员就业比重的提升。2023年专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10.4%)较2013年(8.7%)上升了1.7个百分点。在各类专业人员中,信息与通信技术从业人员的增速最为显著,在有数据可查的国家中,2023年其就业占比(1.3%)较2013年(0.8%)上升了0.5个百分点。
三、劳动力市场教育错配
尽管全球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但劳动力市场仍存在显著的教育错配问题。2013年,仅有46.6%的劳动者拥有与其工作要求相匹配的教育水平,其中,低收入国家的错配情况最为严重,2013年,这些国家只有19.4%的劳动者受过与其工作技能要求相匹配的教育。2023年,教育不匹配现象仍然普遍,仅47.7%的劳动者拥有与工作要求相匹配的资格证书,近一半的劳动者拥有的资格证书与工作要求不匹配。
过去十年间,受教育不足的劳动者比例从37.9%降至33.4%,在低收入国家,这一下降尤为明显,从76.2%降至63.9%。在劳动力市场发生其他结构性变化的同时,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也在提高。除设备和机器操作工、装配工外,几乎所有职业大类中受教育程度不足的人员比例都有所下降。各职业中进步最显著的是专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不足的人员比例从2013年的49.8%下降到2023年的28.9%。
在所有可能存在受教育程度过高的职业中,受教育程度超过其工作要求的劳动者比例都有所上升,从2013年的15.5%上升到2023年的18.9%。引领这一趋势的是技术人员和辅助专业人员,他们中学历过高的比例从2013年的20.9%上升到2023年的31.2%。图3展示了2013年和2023年不同受教育水平和工作要求匹配程度的就业占比情况。
四、新技术的影响
报告还探讨了新技术对劳动世界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四分之一劳动者的工作可能因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发生改变。其中,76.2%的人员从事的职业几乎不接触GenAI(Not or minimally GenAI exposure),16.3%的人员从事的职业被认为中度接触GenAI(Medium GenAI exposure),7.5%的人员从事的职业被认为高度接触GenAI(High GenAI exposure)。图4展示了不同AI接触程度和技能水平的就业占比。
从技能水平看,中级技能职业受人工智能影响的风险最高,38.1%的人员从事的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其中,25.8%的人员受雇于中度接触GenAI的岗位,另有12.3%的人员受雇于高度接触GenAI的岗位,如普通办公室文员和联络中心销售员。高级技能职业也受到显著影响,35.3%的人员从事的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其中,22.2%的人员受雇于中度接触GenAI的岗位,另有13.1%的人员受雇于高度接触GenAI的岗位,如会计和软件开发人员等职业。低/中技能职业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仅0.8%的人员从事的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
职业与GenAI接触程度指标并不意味着高度接触的职业必将消失,而是揭示了哪些职业可能更快被自动化或改造。报告指出,现有数据可能无法完全捕捉GenAI未来几年可能引发的更广泛变革,以及技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仍需进行持续动态监测,确保GenAI的推广应用能够支持包容性就业机会的发展。
报告总结指出,2025年全球宏观经济与就业前景展望显示,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波动加剧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正共同推高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反映在消费者和企业信心等先行指标的下降上;但当前失业数据仍保持稳定,尚未出现上升迹象。尽管如此,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预计将导致就业增长低于先前预期,国际劳工组织下调了2025年全球就业增长预测,这一修正不仅反映出贸易紧张局势的影响,也体现了企业投资意愿的普遍趋缓。值得注意的是,在71个国家(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约有8400万劳动者的工作岗位,通过供应链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美国的终端需求,因此可能受到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各国或需考虑推动多元化的政策方案,提升就业市场的抗风险能力,降低全球贸易波动带来的脆弱性。
( 摘编自《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2025年5月更新版)》,来源:国际劳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