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综述(2025年3月14日--2025年3月31日)

发布日期:2025-04-18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85

【导读】:《信息与分析》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办的内部刊物,主要刊发为宏观经济运行、就业形势分析、社会保障研究、收入分配改革、人事人才动态等信息摘编和专题分析报告,面向部属各单位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其中的“动态综述”、“宏观经济与就业主要指标监测”、“就业形势分析”等的系列报告广受好评。

动态综述

(2025年3月14日--2025年3月31日)

信息中心趋势分析小组


一、相关领域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平稳

国家统计局: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6%;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0%,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1%。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1小时。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急缺人!一线城市维修工月薪或达2万元

央视财经: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快车道,但维修难问题也日益凸显。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但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不到2万家,从事维修的技能人员不足10万人。

业内预测,在保有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今年新能源过保车辆或达350万辆。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全国新能源汽车维修网点也在逐年增加,而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的缺口将持续扩大。

某汽车售后平台新能源商业负责人表示2024年新能源维修交易用户数已经突破了270万,比起2023年同比增长了105%。为了满足业务的扩张,企业在招聘时给予新能源汽车技工的工资普遍比燃油车技工的工资高。过去燃油车技工普遍月薪在5000元到10000元。新能源车的技工月薪幅度大概在8000元到15000元,尤其在一些一线城市已经达到了20000元。即便不少4S店和维修厂高薪招聘,行业仍面临“有岗无人”的困境。


安联报告:全球老年抚养比激增,养老金储蓄缺口约51万亿美元

第一财经:安联集团最新发布的《2025年安联全球养老金报告》(下称“报告”)数据显示,随着全球老年人口的增长,各地区老年抚养比将显著增加,部分新兴市场未来25年将增加近两倍。同时,据报告测算,目前全球养老金储蓄缺口约51万亿美元,凸显养老规划紧迫性。

1.全球养老压力将显著增加

报告援引联合国预测数据称,到2050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将从8.57亿人激增至15.78亿人,几乎翻一番。在这一背景下,各地区老年抚养比将显著增加。报告数据显示,尤其是新兴市场,如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沙特阿拉伯等地区,老年抚养比未来25年将增加近两倍。

在此情况下,安联调查发现,如今的现收现付筹资养老金制度(劳动力人口缴费用于支付现有退休人员养老金)将面临巨大挑战。

报告显示,71个国家/地区的2024年安联养老金指数平均得分为3.7,这也表明全球养老金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安联养老金指数基于起点、可持续性和充足性这三个分项指数,并考虑到40个参数。每个参数的评级范围为1到7,1级表示不需要改革。

安联认为,理想的养老金制度将现收现付制度与强大的资本融资支柱相结合,保持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充足性。而运转良好的劳动力市场对养老金改革成功至关重要,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在新兴市场,非正规劳动力(没有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未能得到合法保障的就业形式,如临时工、兼职、街头小贩等)占比较高成为养老金制度改革的阻碍。”安联称,在所有国家/地区中女性非正规就业占比普遍高于男性,这使得许多女性难以满足缴费型公共养老金领取资格最低要求,难以保障老年生活,职业养老金计划的准入和覆盖率也受限。同时,劳动力市场改革若能消除年龄歧视,根据老龄化劳动力需求调整工作环境和流程,提高年长工人就业稳定性和工作效率,完善健康管理服务,减少疾病对个人养老生活的负面影响,这样也可以增加工作收入和养老金缴费积累,优化个人退休收入和规划,保障老年生活质量。

另外,安联认为,从长远保障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及应对人口老龄化角度出发,延迟退休是必要且具有长远意义的举措。

2.养老金储蓄缺口庞大,养老规划需早做

安联在报告中提出了养老金储蓄缺口(PSG, Pension Savings Gap)这一概念,即指保障老年得体生活水平所需退休年收入现值与当前养老金资产及未来缴费现值总和的差额,其中保障老年时得到得体的生活水平所需收入相当于 70%的地区养老金替代率。根据安联数据,这一计算方式下全球养老金储蓄缺口约51万亿美元。若不提前规划养老、提高储蓄率,年轻一代退休后生活水平将受影响,凸显养老规划紧迫性。

而在利率较低的经济环境下,安联认为,年轻一代若缺乏金融知识,难以应对复杂金融市场,无法实现资产合理配置,会直接影响未来养老水平。然而,安联在报告中提及,在全球金融服务可得性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尽管大部分所涉国家/地区中超过80%的25岁及以上人口可以获得金融服务,但仍有一些国家/地区比较落后。例如,在埃及和墨西哥,获得金融服务的成年人口比例仍不到50%。这使得公众即便有养老规划意识,也难以有效实施。

安联建议,公众应主动、尽快、尽早进行养老金融知识的系统学习,关注金融市场动态和养老政策变化,不断提升自身金融素养;政府和社会也应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养老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为个人养老规划创造良好条件,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养老挑战。


翰德发布《2025人才趋势报告》:AI人才争夺白热化 每两个AI岗位能匹配一位合适人才

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人才解决方案提供商翰德(Hudson)近日发布《2025人才趋势报告》。报告指出,2025年中国人才市场生态将迎来深刻变革,AI突破性进展、出海升维与体验式消费浪潮三大趋势协同演进,共同重塑竞争格局。

翰德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后,AI方向的招聘量同步增长约25%,尤其是算法工程、算法优化、AI基础设施相关方向的招聘热度持续飙升。

然而,虽然招聘火爆,高薪岗位多,但AI人才市场的供需失衡也日益凸显,尤其是顶尖人才仍然稀缺。根据翰德的数据,AI人才的供需比仅为0.5,这意味着每两个AI岗位仅能匹配到一位合适的候选人。特别是在强化学习、大模型算法、多模态算法等方向,顶尖研究员和工程师供不应求。

这种供需失衡直接导致顶尖人才掌握了自主定价权。具体来看,行业前20%的顶尖AI人才在跳槽时薪资涨幅可达30%-50%,其中强化学习领域的顶尖研究员和工程师更是成为头部企业争夺的焦点。同时,那些在国际顶刊发表论文的作者在人才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其议价能力远超其他竞争者。相比之下,普通AI人才的薪资涨幅趋于理性,平均约为20%。

在细分领域,具身智能方向的算法工程师、软硬件结合型技术人才炙手可热,跳槽薪资涨幅预计超过30%。此外,精通AI技术且深谙行业需求的跨学科专家,尤其是拥有5-15年经验的专家,成为市场的核心争夺对象。AI产品经理和AI架构师也备受青睐,前者中具备业务痛点识别、规划AI用例及大模型落地能力者,年薪可达80-100万元;后者不仅需要提供前瞻性的技术解决方案,还需确保系统能适应未来业务需求,目前跳槽薪资涨幅为20%-30%。

不仅如此,AI浪潮还重新定义了多个领域的人才画像。例如数据管理领域,企业急需能够把控数据生态系统、沉淀管理专有数据资产并推动跨部门协作的高级人才;信息安全领域,能够应对AI时代新需求的安全专家备受青睐。他们不仅需要深入理解大模型技术,还需制定AI应用合规与风险管控机制,并利用AI技术增强安全防护能力。这些趋势表明,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整个科技行业的人才需求结构,推动人才能力向更专业化、多元化发展。


二、宏观经济

2025年3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新华网: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1.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2%,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9%和49.6%,比上月上升0.7和3.3个百分点,均低于临界点。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生产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生产活动加快。新订单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景气水平继续改善。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仍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收窄。从业人员指数为48.2%,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有所回落。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3%,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持续加快。

2.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4%,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46.6%,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景气度有所回升。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8.6%,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仍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水平降幅收窄。销售价格指数为46.7%,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水平继续下降。从业人员指数为45.8%,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回落。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2%,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有所增强。

3.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运行情况

3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4%,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加快。


2025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中国新闻网: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9%(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51%。

分三大门类看,1—2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制造业增长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

分经济类型看,1—2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股份制企业增长6.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3.2%;私营企业增长6.7%。

分行业看,1—2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6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

分产品看,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623种产品中有378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5.5%,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275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2%。


2025年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

央视网: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2619亿元,同比增长4.1%(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速比2024年全年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6717亿元,总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从环比看,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4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62亿元,同比增长12.2%;第二产业投资17061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投资34596亿元,增长0.7%。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5%。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4.7%,制造业投资增长9.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5.4%。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6%。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39.1%,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13.4%,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0.2%。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5%,中部地区投资增长6.0%,西部地区投资增长5.3%,东北地区投资增长11.6%。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港澳台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外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0.0%。


2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36861亿元

央广网: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消息,2025年2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36861亿元,同比增长14%。

其中,货物贸易出口17888亿元,进口13250亿元,顺差4638亿元;服务贸易出口2273亿元,进口3451亿元,逆差1178亿元。服务贸易主要项目为,旅行服务进出口规模1764亿元,运输服务进出口规模1583亿元,其他商业服务进出口规模1009亿元,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规模624亿元。

按美元计值,2025年2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2811亿美元,进口2329亿美元,顺差482亿美元。

分享到:
信息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