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综述(2024年12月5日--2024年12月20日)

发布日期:2025-01-02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1251

【导读】:《信息与分析》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办的内部刊物,主要刊发为宏观经济运行、就业形势分析、社会保障研究、收入分配改革、人事人才动态等信息摘编和专题分析报告,面向部属各单位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其中的“动态综述”、“宏观经济与就业主要指标监测”、“就业形势分析”等的系列报告广受好评。

动态综述

(2024年12月5日--2024年12月20日)

信息中心趋势分析小组


一、相关领域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与上月持平

国家统计局:1-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上月持平。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2%;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6%,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4%。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上月持平。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9小时。


截至10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规模达3307.9万人

中国新闻网:近日从中国农业农村部获悉,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规模达到3307.9万人,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和就业质量实现“双提升”。

今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持续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加大帮扶力度、创新帮扶举措。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规模达到3307.9万人,超年度目标任务288.8万人,较2023年同期增加9.7万人。

各地深入挖掘潜力,充分发挥就业帮扶车间、乡村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等渠道吸纳就业的作用。2024年5月,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规模和分省规模均达到目标任务,比2023年提前1个月。2024年10月,全国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中,61.4%实现务工就业,就业率比2020年底上升2.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0.7个百分点。

中国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为重点,开展劳务协作提质行动、“春风行动”等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开展“点对点”输送。2024年10月底,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人口务工规模671.8万人,全国易地搬迁脱贫人口实现务工就业408.3万人。积极应对高校毕业生岗位供给不足和就业竞争加剧双重压力,中国开展“雨露计划”就业帮扶公益行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2024年毕业的65万“雨露计划”学生就业率总体达到90%。

中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了5年过渡期,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部表示,过渡期以来,全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连续4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高质量完成了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目标任务,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前11个月,我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支出2.63万亿元

央视新闻: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截至11月底,基本医保基金总收入3.11万亿元,总支出2.63万亿元,统筹基金当期结存4591亿元,累计结存3.86万亿元,尤其居民医保基金收支稳中向好,有力保障了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有效兜住了民生底线。

1.职工医保门诊共济3.23亿人次。全国29个省份及兵团全面完成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积极推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使用,共济范围拓宽至近亲属,全国均已实现省内共济。今年1-11月,个账共济3.23亿人次,共济金额444.52亿元。目前,河北、江苏、四川等9个省份31个统筹区域均已开通医保钱包,实现了个账跨省共济。

2.农村低收入人口等困难群众参保率达99%。农村低收入人口等困难群众参保率达99%,医保三重保障制度累计惠及困难群众就医超1.5亿人次。

3.生育保险基金待遇支出同比增长19.8%。巩固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参保人数达2.51亿人。1-11月,基金待遇支出1158.11亿元,同比增长19.8%。江西、浙江、天津、贵州等地灵活就业人员在参加职工医保的同时同步缴费参加生育保险。

4.医保支付建立新机制。29个省份及兵团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今年以来共惠及超100万人次,为支持生育增添了医保新动力。25个省份启动“医保药品云平台”建设试点。积极推进电子处方应用,规范医保药品外配处方管理。建立完善预付金制度,明确拨付定点医疗机构1个月左右的预付资金,将“预付金”作为“赋能金”。

5.1-11月 追回医保资金242.3亿元。今年1-11月,全国各级医保部门共追回医保资金242.3亿元,及时查处了江苏无锡虹桥医院和哈尔滨4家药店欺诈骗保等大案。积极推进药品耗材追溯码集采应用,归集数据近90亿条,精确打击“回流药”“串换药”。公开发放举报奖励金,全国累计兑现奖励金943.3万元。

6.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增至10种。大力推进跨省结算,截至11月底,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达64万家,今年以来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参保群众2.13亿人次,减少参保群众垫付资金1752.46亿元,较2023年同期分别增长87.98%、26.84%。在巩固原有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基础上,新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5种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


回归25年来 澳门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最强!

央视新闻: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1999年回归前,澳门经济连续4年负增长,失业率超过6%。回归后,在中央大力支持下,特区政府将提振经济和促进就业作为首要任务,有效保障本地居民优先就业。2023年,澳门全年总体失业率为2.7%,今年2季度,总体失业率下降至1.7%,处于就业充分的水平。

教育是澳门居民最满意的民生领域之一。澳门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目前,澳门共有10所高等院校,学生升读大学比例约为95%。

医疗方面,目前澳门居民在社区卫生中心可免费就诊,孕产妇、儿童、中小学生、65岁以上老人等特定人群在公立医院享受免费医疗。患癌症、传染病、精神病等重大疾病的居民也可获得免费救治,其余居民则享受三成收费减免政策。

澳门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已在去年达到14%,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成为特区政府为居民提供的重要服务之一。除养老金外,符合资格的澳门居民可享受每年9000澳门元的敬老金,年满65岁的澳门永久性居民,平均每个月从政府享受的现金性福利超过6200澳门元。

住房方面,澳门加快公共房屋供应,注重公平分配,为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基本住房保障。目前,澳门人均住房面积超过20平方米,已建成的公共房屋单位数目增加至57117个,95%的社会房屋租户可豁免缴付租金。

自2008年起至今,特区政府持续实施现金分享计划,每年向永久性居民发放现金,非永久居民按照60%比例发放,让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二、宏观经济

2024年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4%(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46%。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分三大门类看,11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制造业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

分经济类型看,11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股份制企业增长6.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3.4%;私营企业增长4.5%。

分行业看,11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4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3.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5.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4.7%,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5%,纺织业增长5.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7.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0%,汽车制造业增长12.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7.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8%。

分产品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619种产品中有374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钢材11881万吨,同比增长5.1%;水泥16934万吨,下降10.7%;十种有色金属671万吨,增长1.5%;乙烯284万吨,下降1.7%;汽车344.8万辆,增长15.2%,其中新能源汽车157.4万辆,增长51.1%;发电量7495亿千瓦时,增长0.9%;原油加工量5851万吨,增长0.2%。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1%,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55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4%。


2024年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65839亿元,同比增长3.3%(按可比口径计算),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33689亿元,下降0.4%。从环比看,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1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8709亿元,同比增长2.4%;第二产业投资161632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投资295498亿元,下降1.0%。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1%。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10.3%,制造业投资增长9.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3.7%。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2%。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40.9%,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18.2%,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5.0%。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4%,中部地区投资增长4.8%,西部地区投资增长1.4%,东北地区投资增长2.9%。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同比增长3.1%,港澳台企业投资增长7.2%,外商企业投资下降20.0%。


前11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近40万亿元

人民日报: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1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23.04万亿元,增长6.7%;进口16.75万亿元,增长2.4%。

从贸易方式看,前11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25.5万亿元,增长3.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64.1%。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7.22万亿元,增长3.6%,占18.1%。从贸易伙伴看,前11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6.29万亿元,增长8.6%。同期,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8.74万亿元,增长6%,其中,出口10.52万亿元,增长8.2%;进口8.22万亿元,增长3.4%。从贸易主体看,前11月,民营企业进出口21.99万亿元,增长8.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5.3%,比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


加快推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

人民政协网:《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近日对外发布。该意见从支持数字贸易细分领域和经营主体发展、推进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完善数字贸易治理体系等方面提出18条具体措施,对塑造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贸易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数字贸易正在成为国际贸易发展新引擎。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数字技术革命,加快传统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贸易迅猛发展,数字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大幅上升。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19-2023年,全球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出口年均增速达10.8%,高出同期服务出口增速4.9个百分点。2023年,全球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出口额4.25万亿美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在全球服务出口中的占比达到54.2%。特别是电信、计算机和信息(ICT)服务增势尤为强劲,对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增长的贡献接近三分之一,反映了人工智能加快向数字贸易领域渗透并成为新的驱动力。

随着数字贸易快速发展,数字贸易规则成为国际经贸规则的重点议题。2019年1月,76个WTO成员启动电子商务议题谈判,2023年底已就电子签名和认证、在线消费者保护、无纸贸易、电子交易框架、电子合同等13个议题基本达成共识,主要集中在数字贸易便利化领域,而在数据跨境流动、本地化存储、个人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仍存在较大分歧。在多边谈判面临困难的情况下,立场相近的国家往往通过双边或区域协定等方式,构建各自的数字贸易规则。总体上看,全球数字贸易规则体系在多边、双边和区域层面加快构建。

近年来,我国数字贸易发展迅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展现出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由商务部牵头编制的《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数字贸易快速发展,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规模达2.7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其中,数字产品贸易焕发新活力,数字内容制作质量和水平提升。数字服务贸易增势强劲,数字金融、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数字化交付的专业服务快速增长,服务外包加快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贸易国际竞争力增强,软件、云计算、卫星导航等服务出口保持高速增长。2024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高于同期外贸整体增速4.4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我国发展数字贸易具有诸多有利条件。数字经济规模巨大,拥有海量数据资源,数字基础设施完备,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宽带网络,加之数字应用场景丰富,为发展数字贸易提供了广阔空间。与此同时,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仍有差距,数字贸易企业国际竞争力还不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还不足,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有待提升。

分享到:
信息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