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综述(2024年5月1日--2024年5月15日)

发布日期:2024-06-11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1347

【导读】:《信息与分析》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办的内部刊物,主要刊发为宏观经济运行、就业形势分析、社会保障研究、收入分配改革、人事人才动态等信息摘编和专题分析报告,面向部属各单位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其中的“动态综述”、“宏观经济与就业主要指标监测”、“就业形势分析”等的系列报告广受好评。

动态综述

(2024年5月1日--2024年5月15日)

信息中心趋势分析小组


一、相关领域     

大学生“回炉”职校广受认可,越来越多毕业生到小城市就业

第一财经网:202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17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情况广受关注。智联招聘近日发布了《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下称“报告”),应届生毕业生对工作稳定性的重视度在提高。

报告显示,单位就业依然是主要去向,占比55.5%,但较去年下降2个百分点。应届生慢就业、自由职业的比重分别从去年的18.9%、13.2%增长到今年的19.1%、13.7%。

从期望就业的企业类型看,2024届求职毕业生中,47.7%希望进入国企工作,占比排名各类型企业之首;其次是国家机关,占比14.7%;期望进入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的比例分别为13%、12.5%、10.7%。从变化趋势看,期望进入国企的毕业生比例连续5年上升,从2020年的36%持续上升至2024年的47.7%。

从变化趋势看,期望进入国企的毕业生比例连续5年上升,从2020年的36%持续上升至2024年的47.7%。报告分析,面对充满不确定的宏观环境,毕业生找工作的“求稳”心态在持续加重,更希望以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提高生活质量和抗风险能力。

从求职行为来看,调研显示,2024届毕业生开始找工作的时间更早,60.3%的求职毕业生在2023年开始找工作,比2023届毕业生在2022年找工作的比例(49.9%)高10个百分点;还有36.9%从2024年开始找工作。截至调研时间,仅2.8%的毕业生还未开始找工作。这届毕业生找工作更加积极,希望为求职打好更多提前量。

近年出现许多大学毕业生“回炉”职校学技能趋势,希望获得本科学历和实用技能的双重优势,拓宽求职之路。对于“回炉”学习技能是否有助于就业这一问题,52.2%的毕业生给出了肯定答案,认为市场对专业技能需求大,“回炉”后就业机会更多,占比最高。其次,43.2%认为多个技能多条路,33.2%认为可以以此积累社会经验。可见,多数毕业生对此表示赞同。

从签约工作所在的城市等级看,签约毕业生中,选择三线、四线、五线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分别占比15.9%、4.9%、4.6%,均高于去年的15.4%、4.6%、3.2%。27%的签约工作地点在一线城市,低于去年的28.5%。26.5%的毕业生选择新一线城市,占比高于去年的26%。这一方面反映出,三线及以下城市大力发展经济和城市建设,引才效果显现;另一方面也说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态度更加实际,选择到就业竞争相对和缓的三线及以下城市发展,就业市场“下沉”趋势初显。


创新居家养老模式 建立健全“老老人”照护服务体系

经济观察报:5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了《北京市“老老人”照护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报告将“老老人”定义为:60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未满60周岁的残疾人经评估后,如果达到失能状况,可以享受“老老人”的政策;60岁及以上经评估并未达到失能状态,但属于孤寡、城乡特困、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客观上存在长期照护需要,也可视情况部分享受“老老人”的政策;80岁及以上高龄但功能完好,可以根据其意愿选择性享受“老老入”的政策;从而实现“老老人”政策与现行基本养老保障政策的无缝衔接,真正“兜住养老的底”。

在上述的定义下,报告推算,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老老人”的总规模将不低于88.74万人,占全部户籍老年人口的21.4%,占全市常住老年人口的17.9%。

报告组调研发现,由于是按照老年人主动申请后开展评估,并未做到“应评尽评”,存在失能老年人因为没有提出评估申请而未纳入的情况。按照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历年出生和死亡人口数量推算,到2035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将达到690万人,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110万;如果按照全市老人失能率9.1%测算,失能老人人数量约为63万(其中失能高领老人将达到27.4万人);“老老人”总规模将超过145.6万人,较2023年底增长64%,“老老人”将占到全市常住老年人口的21.1%,较2023年增长3.2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老老人”照护服务中存在五个突出问题:第一,“老老人”的支付能力不足;第二,照护服务设施资源不足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第三,照护服务的人力资源不足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第四,政府的职能划分不清晰,政策不配套;第五,多层次医疗照护资源和提供主体间未形成有效协作机制。

对于构建多层次医疗照护资源和提供主体间未形成有效协作机制,报告还指出,“老老人”的照护需要建立一个融合医养康在内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当前在各层次医疗照护服务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现象:一是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面临困难;二是二级及以下医院转型康复医院缺乏政策支持;三是社区居家层面的照护服务资源不足;四是各类资源间缺乏有机的衔接。

对于完善北京市“老老人”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报告提出五个建议:第一,建立“老老人”综合分析与预警机制;第二,完善战略规划与配套设施布局;第三,建立多层次医康养服务的协同治理机制;第四,循序渐进推动老年健康服务深层次改革;第五,多措并举化解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


1-3月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总收入7715.48亿元

和讯网: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了2024年1-3月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生育保险主要指标。

数据显示,2024年1-3月,在统筹基金收入方面,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总收入7715.48亿元,同比下降15.22%。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收入4245.97亿元,同比下降24.89%,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收入3469.51,同比增长0.64%。

在统筹基金支出方面,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4988.48亿元,同比下降10.56%。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支出2662.98亿元,同比下降25.72%。生育保险基金待遇支出254.90亿元,同比增长2.9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325.50亿元,同比增长16.73%。


调查:台湾逾九成职场女性认为再就业困难

中国新闻网:台湾人力资源机构5月9日发布最新调查,受访台湾女性中有46.9%认为暂离职场后再就业“颇为困难”,38.3%表示“相当吃力”,8%认为“几乎没有机会”,对此持乐观态度的仅占6.8%。

综合台湾“经济日报”、“联合新闻网”等媒体报道,1111人力银行当天公布的“女性就业压力调查”显示,56.3%的受访者再就业时面临“工时太长无法兼顾家庭”的困境,50.3%指出“企业主拒绝中高龄求职者”。

调查还发现,回到职场后,女性平均需要2.8个月磨合期,以重新适应工作。

此外,受访的已婚职业女性认为,台湾职场环境友善程度低,调查以1至10分为范围,54.7%选择5分以下,平均分为4.4。

1111人力银行分析,台湾多数家庭视女性为幼儿主要照顾者,因此在职场上,女性会因孩子突发状况临时请假,可能影响绩效考核,久而久之形成女性婚后无法专注事业的刻板印象,进一步造成两性薪资差距。

对于能够产生幸福感的职场条件,调查显示,台湾女性上班族较在意年终奖或分红、同事相处气氛、弹性工时和就业培训情况等。


加拿大今年4月就业数增长 失业率和就业率环比均持平

中国新闻网:加拿大统计局5月10日公布的最新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加拿大就业人数增加约9万个,环比增幅0.4%。但失业率和就业率均与上月持平。

就业增长主要见于25岁至54岁这一核心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以及15岁至24岁的男性群体。55岁以上女性就业人数有所减少。

兼职岗位就业环比增长1.4%,是4月份就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

从行业来看,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住宿及餐饮服务,医疗保健和社会援助,以及自然资源行业的就业人数都出现增长。公用事业领域就业人数有所下降。

4月份的就业率为61.4%,与上月持平。在此之前,加拿大就业率出现连续6个月的下跌。相较于去年同期,就业率微降0.9个百分点。加统计局将此归咎于劳动力人口增幅超过就业增幅。

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共部门就业人数增加20.8万个,增幅4.9%;私营部门就业人数增加19万个,增幅1.4%。

4月份的失业率仍保持在6.1%,相较一年前则上升了1个百分点。失业人数为130万,较上月增长1.3%,低于前两个月7.8%的增幅。相比一年前,失业人数增加了25.6万人,增幅23.7%。

4月份的劳动力参与率,即15岁以上就业或正在求职的人口比例为65.4%,较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也实现了自去年6月以来的首次增长。

加统计局同时指出,该国失业率继续高于美国。按照美国概念进行调整后,加拿大今年4月的失业率为5.1%,比美国高1.2个百分点。另外,加拿大的就业率为62%,美国为60.2%。加统计局表示,虽然加拿大的就业率一向略高于美国,但两者差距在过去一年中有所缩小,原因是加拿大就业率出现下滑。


二、宏观经济

4月份CPI同比涨幅稳中有升 PPI同比降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发布了2024年4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

1.C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涨幅略有扩大

4月份,居民消费需求持续恢复,全国C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涨幅扩大。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2%,上月为下降0.6%;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CPI上涨0.1%,上月为下降1.0%。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0%,降幅比上月收窄2.2个百分点,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1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5%转为上涨0.3%,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27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CPI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7%,降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4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77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4月份0.3%的CPI同比变动中,翘尾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

2.PPI环比有所下降,同比降幅收窄

4月份,工业生产继续恢复,部分行业需求阶段性回落,全国PPI环比有所下降,同比降幅收窄。

从环比看,PPI下降0.2%,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2%,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1%,降幅与上月相同。

从同比看,PPI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1%,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9%,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4月份-2.5%的PPI同比变动中,翘尾影响约为-1.8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7个百分点。


4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保持扩张

央广网: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4%、51.2%和51.7%,比上月下降0.4、1.8和1.0个百分点,三大指数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延续扩张。

1.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两个月扩张

4月份,制造业PMI为50.4%,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企业生产继续加快。生产指数为52.9%,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为2023年4月份以来最高,制造业企业生产扩张有所加快。从行业看,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产能释放较快。

市场需求保持扩张。新订单指数为51.1%,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仍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恢复。从外需情况看,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6%,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扩张,表明企业出口业务总体继续改善。从行业看,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汽车、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均位于53.0%以上,相关行业国内外市场需求有所增加。

各规模企业PMI均高于临界点。大型企业PMI为50.3%,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仍位于扩张区间,大型企业继续保持平稳运行;中型企业PMI为50.7%,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50.3%,与上月持平。同时,各规模企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产需持续释放。

新动能继续较快扩张。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为51.3%和53.0%,比上月下降0.3和0.9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且均高于制造业总体,高端制造业保持较快发展。消费品行业PMI为50.5%,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扩张。

市场预期总体稳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2%,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总体稳定。从行业看,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连续两个月位于59.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行业发展预期更为乐观。

尽管本月制造业PMI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但调查结果显示,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业占比为46.0%,比上月上升4.2个百分点,同时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升至54.0%,制造业企业成本压力有所增加。

2.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扩张

4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2%,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延续扩张态势。

服务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比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服务业扩张有所放缓。从行业看,多数行业生产经营持续恢复,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商务活动指数高于临界点,较上月增加3个,服务业景气面有所扩大。

建筑业扩张略有加快。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为56.3%,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3.综合PMI产出指数位于扩张区间

4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7%,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有所放缓。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2.9%和51.2%。


外贸数据创新高 积极因素增多向好态势明显

央视网:5月9日从海关总署获悉,2024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81万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81万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出口7.81万亿元,增长4.9%;进口6万亿元,增长6.8%。

4月当月,进出口3.64万亿元,增长8%。其中,出口2.08万亿元,增长5.1%,进口1.56万亿元,增长12.2%。

海关总署介绍,2024年以来,外贸领域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动能持续增强。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增长5.7%,增速较2024年一季度加快,也高于2023年同期,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前4个月,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6.54万亿元,增长6.4%,占进出口总值的47.4%,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进出口2.18万亿元,增长8.5%。同期,对欧盟、美国、韩国和日本分别进出口1.75万亿元、1.47万亿元、7287亿元和7030.5亿元,合计占33.7%。此外,对拉美、非洲、中亚五国等新兴市场增速较快,分别增长11.7%、7.7%、17.9%。

2024年4月份,我国对新兴市场进出口持续向好,对欧美等传统市场进出口增速由降转增,加上较2023年同期多2个工作日,整体进出口增长8%,外贸向好态势明显。


“五一”消费亮点纷呈 彰显市场向好之势

新华网:《经济参考报》5月6日刊发文章《“五一”消费亮点纷呈 彰显市场向好之势》。文章称,作为观察经济的重要窗口,假期消费备受关注。这个“五一”假期,消费市场热点不断,尤其文旅消费升温明显。有平台数据显示,中小城市乃至县城人气爆满,“国潮”玩法为假日增添新韵味,全国本地生活服务消费同比增长25%,餐饮堂食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73%。

业界分析指出,从假期消费市场的热度和亮点,可以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向好之势。未来,随着各地文旅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以及健康消费、体育消费等新型消费场景的构建,将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基础上,支撑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

从旅游平台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延续了火热的势头,内部结构性变化也开始显现,旅游下沉市场发展势头值得关注。

飞猪数据显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六盘水、阿里地区、嘉峪关等目的地旅游预订量同比去年平均增速达2倍。同程旅行数据也显示,东北和西部地区的三线以下小城市酒店及景区预订热度同比涨幅均超过100%。

携程研究院表示,旅游市场下沉背后是中国旅游市场的客源地和目的地更加多元,以及旅游市场供给侧、需求侧的结构性变化。从需求侧看,消费者避免“人从众”的心态更为明显。从供给侧看,高铁交通基建的完善,提高了三四线及县域市场与中心城市的直达性。同时,下沉市场的旅游供给也在不断完善。

另外,出入境游继续延续了火热势头。去哪儿数据显示,“五一”期间,中国旅客足迹遍布全球1035个城市,带动了全球各地消费恢复,国际机票、酒店预订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与此同时,入境游也升温明显,携程发布的《2024“五一”假期旅行总结》显示,“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05%。

旅游市场火爆还带动了餐饮等更多生活服务业增长。美团数据显示,5月1日至3日,全国本地生活服务消费同比增长25%,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广州、重庆、杭州、武汉、西安、长沙位居全国前十,全国餐饮堂食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73%。

分享到:
信息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