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综述(2024年2月2日--2024年2月29日)

发布日期:2024-03-27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906

【导读】:《信息与分析》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办的内部刊物,主要刊发为宏观经济运行、就业形势分析、社会保障研究、收入分配改革、人事人才动态等信息摘编和专题分析报告,面向部属各单位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其中的“动态综述”、“宏观经济与就业主要指标监测”、“就业形势分析”等的系列报告广受好评。

动态综述

(2024年2月2日--2024年2月29日)

信息中心趋势分析小组


一、相关领域     

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外卖员等三大职业薪资增长最快

中国新闻网:近日,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服务业蓝领在这些维度上的表现优于制造业中的普工和建筑业的零工。特别是那些依托平台发展的新型蓝领,如外卖员和网约车司机,他们的表现尤为抢眼。以外卖员为例,其薪酬在蓝领职业中名列前茅,且薪酬发放的准时率也位居第一。同时,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和快递员成为了蓝领群体中薪资增长最快的三大职业。

报告指出,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蓝领人群的平均月薪呈现出了稳步增长的态势。从2012年的2684元增长至2023年的6043元,涨幅达到了2.26倍。即便在剔除通胀因素后,蓝领人群的实际平均月薪也达到了十年前的1.85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了2014至2019年的快速增长期后,蓝领群体的实际工资水平在2020年以来的涨幅有所放缓。

与此同时,报告也指出了蓝领与白领群体在收入方面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十年前,白领群体的平均工资是蓝领的2.4倍;而如今,这一比例已经下降至1.39倍。这一变化既是蓝领薪酬水平提升的结果,也反映了人们择业观念的转变。随着蓝领岗位类型的丰富化、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加强以及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蓝领群体的就业质量得到了整体提升,劳动者对蓝领职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据调研数据,月嫂、外卖员和货车司机对收入水平满意度较高,分别为88.5%、87.2%和86.5%。

报告显示,月嫂、货车司机和外卖员位列收入前三甲,分别达到了8824元、7641元和6803元。从产业细分来看,第三产业中的蓝领工资水平呈现出逐步攀升的趋势。在报告调研的11类蓝领职业中,排名前五的均来自第三产业。而第二产业中的建筑零工、普工等传统蓝领群体的收入则处于中等水平。同属服务行业的保洁、保安和服务员等职业在收入方面相对较低。从地域分布来看,月嫂在一二线城市的平均薪资较高,而三四线城市则较低;外卖员的平均薪资在一二线城市表现稳定,但在三四线城市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工作时间自由是影响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和快递员择业的首要原因,占比分别为62.8%、59.9%和46.4%;对美容美发师、货车司机与建筑零工的从业者来说,与个人技能适配性是他们的首要择业原因,占比分别为39.5%、45.6%和62.8%。


2024年返城就业调研报告:近7成受访者计划继续从事当前工作

新京报:2月27日,58同城发布的《2024年返城就业调研报告》显示,近7成受访者计划继续从事现在的工作,互联网依然是年轻职场人的热门选择。在节后跳槽高峰期,更多有意向换工作的90后将目光投向计算机/互联网/通信行业,而00后则以销售为主。

报告显示,绝大部分受访青年有较稳定的工作,工作稳定(入职超过3个月)受访者占比为74.6%,目前从事的TOP10行业包括:计算机/互联网/通信、人事/行政/后勤、销售、财务/审计/统计、超市/百货/零售等。其中,从事计算机/互联网/通信、人事/行政/后勤行业的职场人占比分别为8.6%、7.2%。

当前,90后已成长为许多公司技术和管理的中流砥柱,因此在就业稳定性方面也优于00后。数据显示,90后中工作稳定(入职超过3个月)的比例为82%,高于00后,二者的行业选择也各有不同。90后主要从事的职业为人事/行政/后勤与计算机/互联网/通信,占比分别为11.7%、11%。

在行业平均工资调查中,金融/银行/证券/投资行业的待遇依旧领跑,平均月薪资达10100元,其次为生产管理/研发、人事/行政/后勤,平均薪资分别为9328元、8546元;教育培训、运动健身、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行业薪资水平也较为靠前。

分年龄来看,90后凭借更长的工作年限和经验,整体薪资水平高于00后,同时其择业选择也更多元。譬如,90后从事运动健身行业的平均薪资最高,达13685元。00后中,从事生产管理/研发、教育培训行业的平均工资最高,分别为9083元与8083元。

春节后不仅是大量人才返岗返工的集中时段,也是不少职场人考虑跳槽的高峰期。近7成受访者计划继续从事现在的工作。其中,90后计划换工作与换城市的比例略高于00后,00后选择辞职深造的比例略高于90后。在换工作的原因中,除工资福利与生活成本的考虑外,90后更注重企业发展前景,而00后则出于人际关系的考量与自我提升的需要。

春节后选择换工作的职场人中,意向目标仍以计算机/互联网/通信行业为首,约10.7%的职场人选择这一行业;其次是人事/行政/后勤,占比为9.4%;销售次之,占比为8.3%。

分年龄来看,90后换工作的意向行业里以计算机/互联网/通信为主,00后则将目光投向销售岗位,人事/行政/后勤对90后和00后都颇具吸引力。

分行业来看,生产管理/研发的期望薪资最高,其次是教育培训。00后从事生产管理/研发与教育培训行业的期望工资最高,分别为17000元与13794元。

随着新消费、新业态不断发展,新兴职业逐渐成为新增就业的“蓄水池”。报告显示,有36%的受访青年考虑过从事新兴职业,近三成的人表示以后会考虑。对于相关职业的偏好,自媒体达人与网络直播高居前列,占比分别为41.1%与36.5%。


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有保证

北京日报:从国新办举行的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1万亿元,增长6.4%,财政收入呈现出恢复性增长。就地方来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分别增长6.7%、6.9%、10.7%和12%,全国31个省份财政收入全部实现正增长。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23年达到27.46万亿元,增长5.4%,支出规模再创新高。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9%,教育支出增长4.5%,科技支出增长7.9%,农林水支出增长6.5%,城乡社区支出增长5.7%。

针对2023年前几个月财政支出有所收缩的疑虑,财政部表示,2023年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48万亿元,比2022年同期增加了0.58万亿元,增长了5.8%,“财政支出的力度是大的、进度是快的。”2023年6、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小幅下降,主要是2022年同期存在一次性的大额支出,抬高了基数,使2023年6、7月份增幅有所回落,这在预期之内,不存在财政支出收缩的情况。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有所养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为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财政部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不断加大财政补助力度。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约1万亿元,重点向基金收支困难的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倾斜;地方各级财政也积极落实相关支出责任,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

二是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按照中央部署,这项制度自2022年起开始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对各地基金结余进行合理调剂。2023年全国统筹调剂资金规模达到2716亿元,有效解决了地区间养老负担和基金结余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三是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配合有关部门,规范各地基金收支行为,促进筹资和待遇政策更加公平合理,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3亿人的养老挑战:“人财物”如何做好准备

第一财经: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近3亿,进入中度老龄社会。面对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养老服务需求急剧上升的现实,如何让这3亿老年人在人、财、物上有备而老,促进他们的老有所养,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民政部近日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上表示,当前我国在解决超大规模老年人口养老服务过程中,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难题亟待破解。下一步将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衡发展。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用于养老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急剧上升,对养老财富需求将显著增加。因此,需要不断做大做强养老金规模,进一步多渠道筹集养老储备基金。例如将部分罚没收入来充实社保基金。

1.我国已经迈入中度老龄化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到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21.1%,标志着我国已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预计2035年前后,全国老年人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30%左右,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达到5亿左右,占总人口40%左右。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结构呈现出基数大、速度快、趋势猛的特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我国初步构建了政府主导、市场供给、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兜底有保障、普惠有供给、高端有选择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

2.老龄化对养老财富需求显著增强

预计我国到2035年左右,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养老财富需求将显著增加。根据测算,2035年养老基金当年的支出规模为14.2万亿元,到2050年支出规模将达到36.7万亿元,从目前养老金资产积累状况来看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距。全国社保基金作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资产总规模为2.6万亿元,在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期承担调剂和补充作用的能力发挥潜力非常有限。

根据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截至2023年末,我国养老金资产规模累计达到15.01万亿,占GDP的比重为12%,这一数据远低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占GDP总量80%左右的平均水平。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储备积累的情况不仅与欧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也明显低于韩国、墨西哥这样的国家。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建议,要探索拓展筹资渠道,不断做大做强养老金规模,要在精算平衡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第一支柱养老金的收支政策和退休政策,进一步鼓励发展第二和第三支柱养老基金,夯实全社会养老财富的储备积累。


二、宏观经济

2024年1月份CPI环比继续上涨 PPI降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24年1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

1.CPI环比连续两个月上涨

1月份,受节日效应影响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全国CPI环比上涨0.3%,连续两个月上涨;受上年同期春节错月对比基数较高影响,同比下降0.8%。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3%,涨幅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相当;同比上涨0.4%,保持温和上涨。

从环比看,CPI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0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2%,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CPI下降0.8%,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同比降幅扩大,主要是上年春节位于1月份,加之同期疫情防控转段后消费需求增加,导致上年对比基数较高所致。其中,食品价格下降5.9%,影响CPI下降约1.13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0.4%,影响CPI上涨约0.32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1月份-0.8%的CPI同比变动中,翘尾影响约为-1.1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3个百分点。

2.PPI环比、同比降幅均收窄

1月份,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国内部分行业进入传统生产淡季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同比下降,但降幅均收窄。

从环比看,PPI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2%,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2%,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PPI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0%,降幅收窄0.3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1%,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1月份-2.5%的PPI同比变动中,翘尾影响约为-2.3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2个百分点。


2024年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近日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1.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升。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4%,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48.9%,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7.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生产指数为51.3%,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景气度有所回升。新订单指数为49.0%,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景气度有所改善。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6%,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继续减少。从业人员指数为47.6%,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下降。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8%,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持续加快。

2.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7%,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延续平稳扩张走势。

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9%,比上月下降3.0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47.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降幅持续收窄。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9.6%,与上月持平,仍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水平继续回落。销售价格指数为48.9%,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下降。从业人员指数为47.0%,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略有回落。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7%,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仍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非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保持乐观。

3.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运行情况

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9%,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持续扩张。


2023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新华网:近日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获悉,2023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于全国工业和制造业增速4.1和3.7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29.8万亿元,同比增长6.8%;实现利润总额近1.8万亿元,同比增长4.1%。

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截至2023年末,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12.1万家,较上年增加1万家,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达25%;资产总计达36万亿元,同比增长9.9%。

投资增速总体保持高位。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五大行业,投资增速均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其中,汽车、电气机械投资高速增长,增速分别为19.4%、32.2%,特别是电气机械连续两年增速始终高于32%。

机械工业外贸总额、出口额均创新高。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机械工业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0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7%,连续第三年超过万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8.3%。其中,出口额7830.2亿美元,同比增长5.8%,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23.2%。

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机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行业合计营业收入24.2万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利润总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7.0%,占机械工业的比重分别为81.3%和81.0%。


一季度消费市场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新华网:从商务部22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获悉,在新春消费旺季和各项政策措施带动下,预计一季度消费市场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今年春节假期消费市场年味浓、活力足、人气旺,销售较快增长,实现良好开局。各大商圈人气旺盛,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32.9%和36.1%。商务部重点监测电商平台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6.1%。

此外,为期一个月的“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于近日圆满收官。商务部表示,根据商务大数据对重点电商平台监测,“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期间,全国网络零售额约1.2万亿元,较去年日均增长近9%,实现了“消费促进年”12场重点活动的开门红。

据悉,“全国网上年货节”已连续举办4年,现已成为年味特色浓厚、带动作用显著的网络促销品牌。

分享到:
信息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