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综述(2022年7月11日--2022年7月26日)

发布日期:2022-08-01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823

【导读】:《信息与分析》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办的内部刊物,主要刊发为宏观经济运行、就业形势分析、社会保障研究、收入分配改革、人事人才动态等信息摘编和专题分析报告,面向部属各单位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其中的“动态综述”、“宏观经济与就业主要指标监测”、“就业形势分析”等的系列报告广受好评。

动态综述

(2022年7月11日--2022年7月26日)

信息中心趋势分析小组

  一、相关领域

  就业形势有所好转 稳就业需持续发力

  国家统计局:今年1—2月份,全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进入3月份以后,受新一轮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就业面临较大压力。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5.8%,比2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4月份继续升高至6.1%。5月份,疫情防控形势有所好转,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至5.9%,比4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6月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一系列稳经济稳就业政策措施落地显效、务工地劳动力充足等因素,推动了较快全面复工复产,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至5.5%,比5月份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外来农业户籍人员失业率为5.3%,下降0.9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降至5.8%,比5月份下降1.1个百分点。19个省份失业率环比下降。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虽然波动起伏,但基本盘总体稳定。从就业的主体人群看,25—59岁成年人失业率在3、4月份出现小幅上升,但6月份为4.5%,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已降至2021年年度平均水平。本地人口失业率水平较为稳定,1—6月均值为5.5%,6月份为5.3%,与2021年上半年平均水平持平。另外,6月份城镇就业人员中在职未上班比例由4月份疫情较重时的4.6%,恢复至正常水平的0.8%。4—6月份企业周平均工作时间也较为稳定,分别为46.2、47.2和47.7小时,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虽然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运行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企业用工需求偏弱,总体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失业率仍高于去年同期。上半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7%,高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失业率均值为6.0%,高于全国城镇整体水平。6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仍比去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城镇外来农业人口失业率高0.6个百分点。16—24岁青年失业率持续上升,6月份达到19.3%,主要是疫情影响下招聘需求有所缩减、线下招聘推迟,同时高校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就业压力突出。从区域看,前期疫情严重、持续时间较长的地区,调查失业率还没有恢复到往年水平,个别地区失业率仍有波动。

  我国有劳动力的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基本实现至少1人就业

  中国政府网:近日举行的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暨促进就业帮扶车间发展工作会议上,国家乡村振兴局表示,今年上半年,易地扶贫搬迁脱贫群众就业规模459.4万人,有劳动力的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基本实现至少1人就业。

  截至6月底,我国就业帮扶车间数量和吸纳脱贫人口数量持续保持稳定,分别达到3.4万个、43.3万人,为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重要支撑。

  会议指出,要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搬迁脱贫群众稳得住、融得进、逐步能致富。进一步加强对搬迁群众的监测帮扶,优化监测方式,定期集中排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纳入监测对象,实施精准帮扶。进一步加强对搬迁群众的就业帮扶,强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拓展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增强搬迁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进一步加强安置点帮扶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

  会议强调,就业帮扶车间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的重要载体,将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帮扶车间高质量发展,确保完成就业帮扶车间数量稳定在3万个以上、吸纳脱贫人口就业数量稳定在40万人以上的年度目标。全面摸底排查,做到基础底数清、政策落实清、经营状况清。强化分类施策,实行“升级一批”“扶持一批”“新建一批”“清理一批”。强化政策支撑,做到现有政策落实到位、各类资金统筹使用、配套政策超前谋划。强化提质增效,将帮扶车间发展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相融合、与延伸产业链条相融合、与培育新兴产业相融合。

  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达90.7%

  央视网: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受新冠肺炎疫情散发、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城市部分行业特别是接触性服务业用工需求下降,一些农民工返乡就业。针对这一情况,农业农村部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落实就业帮扶政策,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从监测情况看,截至6月底,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达到90.7%,这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下一步,农业农村部重点从四个方面来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

  第一,发展富民产业稳岗。这是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的关键。我们的工作着重是“两个”。一个是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通过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业提档升级。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把就业机会尽可能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另一个是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立足乡村资源,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掘乡村多元价值,促进乡村休闲旅游和直播带货、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支持农村创业增岗。返乡农民工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较高的技能水平,返乡创业有优势。我们要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建设一批返乡入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孵化实训基地,推进创业服务“一站式”办理,以创业带动就业。大体上是一个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带动6-7个稳定就业,带动15-20个灵活就业。

  第三,加快项目建设拓岗。近期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门的政策措施,要求重大工程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农村劳动力。农业农村部将在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大水利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项目,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吸纳更多返乡农民工参与建设,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第四,壮大县域经济扩岗。县域是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蓄水池,目前有55%左右的农民工在县域内就业。要在县域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引导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发展小微企业集聚区,培育形成带动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为返乡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香港最新失业率下跌至4.7%

  和讯网: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19日公布,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由今年3月至5月的5.1%下跌至今年4月至6月的4.7%。就业不足率亦由今年3月至5月的3.5%下跌至今年4月至6月的3%。

  与今年3月至5月比较,在今年4月至6月期间,大多数主要经济行业的失业率(不经季节性调整)及就业不足率均见下跌,其中建造业、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务业以及艺术、娱乐及康乐活动业的失业率及就业不足率均有相对明显的跌幅。

  总就业人数由今年3月至5月的3,553,800人,上升至今年4月至6月的3,571,600人,增加约17,800人。同期的总劳动人口亦由3,745,200人上升至3,750,200人,增加约5,000人。

  失业人数(不经季节性调整)由今年3月至5月的191,400人下跌至今年4月至6月的178,600人,减少约12,800人。同期的就业不足人数亦由130,400人下跌至111,600人,减少约18,800人。

  劳工及福利局评论最新失业数字时表示,劳工市场在今年4月至6月随着本地疫情大致缓和及社交距离措施逐步放宽而改善。消费券计划和2022保就业计划亦有帮助。

  按行业分析,与消费及旅游相关行业(即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务业)合计的失业率在今年4月至6月较上一个三个月期间显著下跌1.4个百分点至7.4%。其中,餐饮服务活动业的失业率大幅下跌2.4个百分点至8.6%,零售业的失业率下跌0.8个百分点至6.6%。多个其他行业的失业率也下跌,尤其是建造业和艺术、娱乐及康乐活动业。

  二、宏观经济

  连续8个季度同比正增长,上半年进出口达19.8万亿元

  经济参考报:近日,海关总署发布了我国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成绩

  单。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9.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

  6月份进出口增速进一步提升为14.3%;分季度看,外贸总值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

  分析认为,一系列数据显示出中国外贸稳中向好的态势,也为全年外贸稳中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具体来看,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11.14万亿元,增长13.2%;进口8.66万亿元,增长4.8%。从当月来看,6月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77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比4月份加快14.2个百分点。

  海关总署表示,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一季度平稳开局,5、6月份迅速扭转了4月份增速下滑的趋势,为全年外贸保稳提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析上半年外贸稳增长的原因指出,国际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国内生产需求潜力足,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等部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区域进出口迅速恢复,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等是当前支撑我国外贸增长的主要因素。另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也一定程度上拉动进口值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总量保持稳增长的同时,上半年外贸还呈现诸多结构性亮点。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持续提升。上半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2.71万亿元,增长13.1%,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4.2%,同比提升了2.1个百分点。

  从贸易伙伴来看,上半年,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2.95万亿、2.71万亿和2.47万亿元,分别增长了10.6%、7.5%和11.7%。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17.8%和5.6%。

  从市场主体看,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0.6万家,同比增加5.5%。其中,民营企业42.5万家,增加6.9%,进出口

  9.82万亿元,增长13.6%,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9.6%,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

  下半年我国经济有望继续回升

  新华网: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国内疫情反弹、乌克兰危机等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陡然增加,经济运行在3月下旬到5月中旬出现波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会上表示,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重点区域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稳经济政策效应逐步释放,6月份经济实现较快企稳回升。

  从产业运行看,夏粮再获丰收,工业、服务业明显好转。其中,工业运行在经历了4月份的短暂下降后,5月份重回正增长,6月份生产继续加快,全国统调发电量同比增长4%,明显快于上月。

  从市场需求看,投资、出口带动作用明显,居民消费持续回升。从投资先行指标看,前5个月新开工项目数同比增长26.1%,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23.3%;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居民消费稳步恢复,端午节期间市场消费明显回暖,网络零售较快增长,6月份全国电影票房比上月大幅增长1.7倍。

  从重点地区看,积极变化不断增多,经济大盘保持稳定。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专项督查的12个省份,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2/3,目前看大多数省份保持正增长、增速有望快于全国,比如福建、山东、湖北、湖南等省份较好发挥支撑拉动作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好于全国整体水平,江西、重庆、贵州、甘肃、宁夏等省份经济保持较快增势。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省份经济明显好转,上海、吉林等地区企业更是“铆足了劲”,加速回补前期“缺口”,上海重点企业用电量是去年同期的1倍多。

  从经济走势看,稳经济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回升势头。面对内外部阶段性、突发性因素冲击,我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出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这充分说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宏观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回升、运行在合理区间。

  我国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 数字中国建设成就显著

  中国经济网:7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介绍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作出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展望。

  一是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建成142.5万个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5G用户数达到3.55亿户,千兆用户规模达3456万户,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截至2021年底,IPv6地址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IPv6活跃用户数达6.08亿。算力规模全球排名第二,近5年算力年均增速超过30%。

  二是数据资源价值加快释放。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据产量从2.3ZB增长至6.6ZB,全球占比9.9%,位居世界第二。大数据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从2017年的470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3万亿元。公共数据开放取得积极进展,2017年到2021年,全国省级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由5个增至24个,开放的有效数据集由8398个增至近25万个。各地积极探索数据治理规则,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流通交易和开发利用。

  三是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5G实现技术、产业、应用全面领先,高性能计算保持优势,北斗导航卫星全球覆盖并规模应用。芯片自主研发能力稳步提升,国产操作系统性能大幅提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2021年,我国信息领域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超过3万件,比2017年提升60%,全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我国互联网企业更加注重创新,2017年到2021年,上市互联网企业研发投入增长227%。

  四是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全球领先。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32.9%提升至39.8%,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电子商务交易额从2017年的29万亿增长至2021年的42万亿元。

  五是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显著增强。我国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指数全球排名提升至第9位,“掌上办”“指尖办”已成为各地政务服务标配,“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取得积极成效。超90%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数字抗疫加速推动部门之间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数据互通共享,健康码的普及和使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安全稳定性能大幅提升,2022年1月以来,全国各地健康码系统承载能力平均提升了7倍。健康码从最初“万码奔腾”到基本实现“一省一码”,并逐步推动跨省“互通互认”,数字抗疫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进程,数字化有力支撑了疫情下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公共服务。

  六是数字社会服务更加普惠便捷。2017年到2021年,我国网民规模从7.72亿增长至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73%,特别是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到57.6%,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缩小11.9个百分点。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加快建设,我国所有中小学(含教学点)全部实现联网。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成,实现跨省异地就医自助备案和住院直接结算。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行动深入开展。网络扶贫和数字乡村建设接续推进,城乡居民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七是数字化发展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健全完善,《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制定实施。制定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有效维护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深入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网络生态。

  八是数字领域国际合作稳步拓展。我国倡导发起《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等国际合作倡议。积极参与多边多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活动,为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成果显著,已与17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23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数字贸易竞争力持续增强。

  IMF再次下调美国经济增长预期

  参考消息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22年和2023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2.3%和1.0%。这是今年6月以来IMF第二次下调美国经济增长预期。IMF警告称,大范围的通胀飙升正在对美国和全球经济构成系统性风险。

  根据IMF最新报告,此次调整后的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低于上个月预计的2.9%和1.7%。与此同时,报告还预计今年美国失业率为3.7%,高于上个月预计的3.2%,并预计2024年和2025年失业率都将超过5%。

  IMF执行董事会在一份声明中说,由于前所未有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支持,美国经济已从疫情冲击中“迅速恢复”,但快速反弹伴随着“广泛的通胀飙升”,对美国和全球经济构成“系统性风险”。IMF指出,目前美国政府的政策重点必须调整为,在不引发衰退的情况下,迅速放缓物价上涨势头。“这将是一项棘手的任务。”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5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同比上涨8.6%,同比涨幅已连续三个月在8%以上。

  由于美国通胀“高烧”不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6月15日宣布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1.5%至1.75%之间。这是美联储自1994年以来单次最大幅度的加息。

  根据IMF预测,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应有助于在2023年四季度将美国通胀率降至1.9%,大幅低于2022年四季度的预测值6.6%,尽管这可能导致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

  IMF认为,对美国而言,避免经济衰退正变得越来越具挑战性,美联储有必要提前就政策利率走向给予明确指引,以确保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序退出。该组织还警告称,调整应对通胀的措施事关重大,对政策组合的错误判断将给美国经济造成巨大成本,并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溢出效应。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此前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也指出,美国通胀高企局面短期内仍将持续,并且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美国经济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分享到:
信息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