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4-26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1404
动态综述
(2022年4月1日--2022年4月20日)
信息中心趋势分析小组
一、相关领域
受疫情影响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
中国经济网:一季度,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但受3月中下旬部分地区疫情影响,稳就业压力有所加大。从全年来看,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仍有较好基础和条件,随着疫情影响得到控制,以及各项就业优先政策落地见效,就业形势有望逐渐改善。
1.一季度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5%,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主要就业群体25—59岁成年人失业率均值为4.9%,本地户籍人口失业率均值为5.5%,均与上年同期持平。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基本稳定,主要是前两个月国民经济持续恢复,促进了就业总体稳定。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3%、5.5%,环比上升主要是春节因素影响,符合季节变化规律,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0.1个百分点和持平。但需要看到,受疫情多发频发影响,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
2.3月份受疫情影响就业压力加大
3月份部分地区疫情加重,节后生产经营活动恢复受到影响,建筑、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居民服务、文化旅游等行业受影响较大,用工需求减弱,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5.8%,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主要就业群体25—59岁成年人失业率为5.2%,比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从重点群体看,2月份农民工节后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外来农业户籍人口(主要是进城农民工)失业率比1月份上升0.7个百分点,达到5.6%;3月份,疫情影响下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继续升高至5.9%,连续两个月高于城镇失业率总体水平。
3.保持就业稳定仍有较好基础和条件
3月中下旬疫情影响加大,对经济和就业的稳定产生冲击,但从全年来看,稳就业仍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首先,我国经济仍在恢复,适度经济增长必然需要劳动力投入的增加,有利于就业的稳定。其次,今年各项就业优先政策提质加力,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通过稳定市场主体保就业,强调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近期国务院常务会决定对特困行业实行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政策,加大失业保险支持稳岗和培训力度。还要看到,2020年疫情出现以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各项政策措施也更加成熟有效。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稳就业政策的落实落细,就业形势有望逐渐得到改善。
《中国减贫四十年》报告:8亿人口摆脱贫困,人均寿命接近77岁
澎湃网:近日,由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银行联合开展研究的《中国减贫四十年:驱动力量、借鉴意义和未来政策方向》(以下简称《报告》)发布。该《报告》分析了过去40年中国减贫的主要驱动力量,总结了中国减贫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并对中国的未来政策方向提出了建议。
过去四十年来,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绝对贫困标准,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大约8亿,占同期全球减贫人数的75%。2021年,中国宣布现行贫困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报告》指出,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增长以及减贫的速度与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以2010年国家贫困标准计算,1978-2019年,农村贫困发生率从97.5%下降到0.6%,农村贫困人口从7.7亿下降到550万,减少近7.65亿。换句话说,在过去四十年里,中国平均每年减少近1900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平均每年降低2.4个百分点)。根据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0美元的贫困标准衡量,中国贫困发生率从1981年的88.1%下降到2018年的0.3%,大约8亿人口脱贫。如果使用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普遍使用的更高贫困标准计算,中国的贫困发生率也呈现快速持续下降的趋势——虽然慢于2010年国家贫困标准下的减贫速度。2021年2月25日,中国政府宣布实现了“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目标。
《报告》提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的各项福利指标改善明显。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6岁,远超其他发展中国家,处于有利的发展起点。在此后的四十多年里,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2019年中国人口平均寿命接近77岁,婴儿死亡率从1978年的52‰下降到2019年的6.8‰。
《报告》指出,早在1978年前,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就已高于同类型国家。改革开放后,随着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逐步普及,中国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中等教育入学率已达到88%。虽然中国当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远低于巴西和南非等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但中等教育入学率指标与这些国家的差距不大。1982-2010年,完成初中教育的成年人比例从22.8%增长到65.3%,提高近两倍。
总体来看,过去四十多年不断提高的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体现了中国在收入、健康和教育等方面的大幅改善。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从1990年的第106名(共144个国家)提升到2019年的第85名(共189个国家),与其他大型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在过去四十多年里多维(非货币)贫困也有所改善,中国多维贫困人口比例从2002年的12.5%下降到2014年的3.9%。中国消除绝对贫困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中国的减贫成就不仅帮助世界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还提前十年实现了联合国第一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消除极端贫困。1981-2017年,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贫困标准,全世界平均每年减少近3400万贫困人口,其中2400万来自中国的贡献,中国减贫人数占全球摆脱极端贫困总人数的四分之三。整体上看,中国的减贫进程始终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居民消费支出继续恢复
中国经济网: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支出持续恢复,基本生活消费增长较快,实现了稳增长与惠民生的互促共进。
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快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上年基数较低的情况下保持稳步增长,两年平均名义增长6.9%,实际增长5.1%。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2.3和2.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由上年的2.56缩小至2.50,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以下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名义增长)9.4%,增速分别快于东部、中部、东北地区居民0.3、0.2和1.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居民收入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
2.工资收入和转移收入的稳定增长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奠定基础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9629元,比上年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6.9%。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8.0%,两年平均增长5.5%,主要是各地加大稳岗扩岗激励力度,促进城镇新增就业不断增加,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有力推动城镇居民工资收入继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14.1%,两年平均增长9.9%。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251万人,规模已超过2019年水平。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促进本地务工机会增多,本地农民工比2019年增长3.7%。2021年农民工月均收入4432元,两年平均增长5.8%,带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
转移净收入两年平均增长较快。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6531元,比上年增长5.8%,两年平均增长7.2%,两年平均增速快于全国居民0.3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恢复增长态势。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5893元,比上年增长11.0%,两年平均增长6.0%。
3.居民消费支出持续恢复,基本生活消费继续较快增长
随着居民收入持续恢复性增长,居民消费需求逐步释放,消费支出保持恢复性反弹态势。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00元,在上年基数较低的基础上名义增长1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6%。与2019年相比,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两年平均名义增长5.7%,实际增长4.0%。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07元,名义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916元,名义增长1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恢复程度好于城镇居民,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3.9和4.2个百分点。
基本生活消费继续较快增长。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两年平均增长8.6%,快于全部消费支出两年平均增速2.9个百分点,快于2019年增速0.6个百分点。保供稳价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市场食品供应充足,居民食品消费量继续稳步增长。
美国3月份失业率降至3.6% 非农新增就业不及预期
新华网:美国劳工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美国失业率环比降至3.6%。但由于劳动力供求关系依然高度紧张,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人数为43.1万,略低于市场普遍预期。
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美国整体就业市场状况已接近2020年2月疫情暴发前水平。其中,失业率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仅比疫情前高0.1个百分点。失业人数环比降至600万,较疫情前高出30万。失业时间超过27周的长期失业人数环比降至140万,较疫情前高出30.7万。
今年3月份,疫情对美国就业市场的影响有所减弱。当月,因疫情而失业的人数环比降至250万。同时,因疫情而无法外出寻找工作的人数也从2月份的120万降至87.4万。
按行业来看,当月休闲和酒店业就业人数环比增加11.2万,但较疫情前仍低了150万。专业和商业服务新增就业人数为10.2万,零售贸易业就业人数增加了4.9万,制造业就业人数也上涨了3.8万。
数据还显示,3月份美国劳动参与率环比微增0.1个百分点至62.4%,但仍比疫情前水平低了1个百分点。员工平均时薪上涨明显,环比增加13美分至31.73美元。在过去的12个月中,员工平均时薪增幅已达到5.6%,略高于市场预期,显示美国通胀形势依然严峻。
分析人士认为,当天的就业报告显示美国就业市场依然健康,但劳动力供求关系紧张局势仍未出现改善迹象。尽管企业招聘持续强劲,但仍有约500万个空缺职位难以招到合格员工。在这一背景下,企业不得不提高薪资或福利等工作待遇以留住已有员工并吸引新员工。而员工薪资水平不断抬升也导致美国通胀水平持续高企。同时,由于薪资增幅未能跟上物价涨幅,消费者支出受到抑制,最终可能影响美国整体经济持续复苏。
二、宏观经济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6%
人民网:财政部公布2022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037亿元,同比增长8.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587亿元,同比增长8.3%。
收入方面,一季度,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949亿元,同比增长7.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33088亿元,同比增长9.5%。全国税收收入52452亿元,同比增长7.7%;非税收入9585亿元,同比增长14.2%。
支出方面,一季度,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6804亿元,同比增长4.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783亿元,同比增长8.8%。科学技术、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第一季度两岸贸易额增长 内地与香港贸易额下降
荆楚网: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大陆与台湾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15.2%,内地与香港进出口贸易额同比下降5.7%。
数据显示,今年前3月,两岸贸易额为825.8亿美元。其中,大陆从台湾进口622.4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大陆向台湾出口203.3亿美元,同比增长18.9%。
从单月看,今年3月,两岸贸易额为303.8亿美元。其中,大陆从台湾进口222.3亿美元,向台湾出口81.5亿美元。
内地与香港贸易方面,今年1至3月,内地与香港进出口贸易额为705亿美元。其中,内地从香港进口16.9亿美元,同比增长9.0%;内地向香港出口688亿美元,同比下降6.0%。
从单月看,今年3月,内地与香港贸易额为225.5亿美元。其中,内地从香港进口7亿美元,向香港出口218.5亿美元。
IMF:下调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3.6%
中国新闻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官网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6%,较1月份预测值下调了0.8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IMF表示,俄乌冲突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导致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显著放缓并推升通胀。燃料和粮食价格快速上涨,低收入国家的弱势群体受到的打击最大。
IMF指出,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从2021年6.1%的估计值下降至2022年和2023年的3.6%。2022年和2023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分别较1月预测值下调了0.8和0.2个百分点。
IMF表示,2023年之后,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放缓,并在中期回落至3.3%左右。由于俄乌冲突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价格压力不断扩大,2022年,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预计为5.7%,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率预计为8.7%,二者较1月的预测值分别高出1.8和2.8个百分点。各方应通过多边努力应对人道主义危机,防止经济进一步割裂,维持全球流动性,管理债务危机,应对气候变化,并结束新冠疫情。
美国CPI同比涨幅刷新逾40年峰值
和讯网:美国劳工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2%,同比增长8.5%。同比涨幅创1981年12月以来最大值。
数据显示,3月美国CPI环比和同比增幅均较2月明显扩大,凸显美国通胀形势日益严峻。当月,受俄乌冲突、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影响,能源、居住成本以及食品价格均明显攀升。
数据显示,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环比上涨0.3%,涨幅较2月收窄0.2个百分点;同比涨幅为6.5%,是1982年8月以来最高值。
具体来看,俄乌冲突导致国际油价飙升,当月美国能源价格环比增长11%,同比上涨32%。其中,汽油价格环比增长18.3%,同比剧增48%;燃料油价格环比上涨22.3%,同比飙升70.1%。食品价格环比增长1%,同比上涨8.8%,创1981年5月以来最大同比涨幅。占CPI比重约三分之一的居住成本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5%,涨幅较2月有所扩大。
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俄乌冲突及其后续影响持续,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情况仍未好转以及美国消费者对旅游等服务需求增加,美国通胀水平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回落至美联储设定的2%通胀目标。
与此同时,通胀将美国经济拖入衰退的风险正在积聚。经济学家预测,由于消费者因价格攀升而缩减支出,美国经济活动或出现萎缩。目前市场普遍预测美联储将在5月议息会议上加息50个基点。有经济学家警告,若美联储货币紧缩政策因受高通胀影响而出现“矫枉过正”,也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