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9-02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1481
【摘要】当前宏观经济数据表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随着疫情反复、海外需求下降,后续经济增速将减缓,但复苏趋势没变,预计下半年就业形势仍将保持平稳,而一些局部性、结构性风险或将显现,需引起重视。
本文根据近期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对当前及下半年经济形势、就业状况进行分析研判,以供参考:
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7月制造业PMI为50.4%,非制造业PMI为53.3%,两指数已连续4个月走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图1 制造业PMI指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一)海外需求降低,出口高增长结束,预计下半年出口将继续放缓
从需求端看,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7%,连续三个月处于景气区间下方,出口高增长结束。疫情以来我国出口高增长,主要得益于海外货币政策刺激社会需求增加而生产能力恢复缓慢,因此加大了对中国的进口。随着欧美经济复苏,供需缺口缩小,海运成本上升导致出口商接订单意愿持续降低,预计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将放缓。
(二)大宗商品价格仍处于高位,企业原材料成本压力不减
从采购端看,7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2.9%和53.8%,较上个月分别上升1.7和2.4个百分点,仍处于高位运行区间。本轮疫情对上游供给端的影响较重、时间较长,市场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大宗商品价格长期在高位盘整,成本压力持续向下游传导,企业原材料成本压力短期难以减小。
(三)成本上升、需求放缓,企业生产积极性下降
从生产端看,7月生产指数51.0%,较上月下滑0.9个百分点。指数回落除受到极端天气、疫情反复、原材料供应等短期因素影响外,还叠加了成本上升、需求放缓等长期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积极性下降。
(四)小型企业面临较大生产经营压力
分企业规模看,7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1.7%、50.0%和47.8%,较上月变动0.0、-0.8和-1.3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下滑至临界点、小型企业连续3个月落入荣枯线以下,小型企业由于多集中在下游,成本传导能力弱,生产经营受原材料价格压制较大,所以面临了更大经营压力。
(五)建筑业增长放缓,服务业景气度有所上升
从非制造业角度看,7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3%,连续四个月下滑,其中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至57.5%,低于上月2.6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受洪涝灾害等不利天气因素影响,但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至52.5%,显示出服务业恢复向好,景气度提升。
二、当前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一)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继续回升,当前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7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9.6%,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但仍位于荣枯线下方。上半年调查失业率继续回落,当前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图2 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调查失业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根据商务部披露,目前中国外贸依存度约为30%,外资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超过2亿人,占就业总量的1/4,其中包括大量农村和贫困地区人口。目前,7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处于景气区间下方,外需市场的持续萎缩给外贸相关制造业带来了压力,并影响到这些领域就业。
图3 新出口订单指数与从业人员指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仍然位于荣枯线以下,服务业用工景气度收缩
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仍然位于荣枯线下,下行趋势并未改变,其中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回落0.1个百分点至47.5%,服务业用工景气度持续收缩;受益于上半年基础建设投资的增加,建筑业供需呈现持续活跃态势,7月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52.1%,继续上升。
图4 非制造业PMI与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仍在持续,中小微企业就业形势不佳
从聚焦中小微企业的财新PMI数据看,7月财新服务业PMI降至50.3,为2020年5月以来最低,说明中小微企业受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生产经营承压,对中小微企业用工也造成了负面影响,小型企业从业人员指数从前期的48.7%降至7月的47.5%,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
三、下半年就业形势研判及政策建议
疫情反复,国内经济恢复动能不足,海外需求下降,下半年宏观经济增速将放缓,但复苏向好趋势没变。预计下半年就业仍将延续总体平稳的态势,但一些局部性、结构性风险或将显现,具体如下:
一是欧美经济复苏,供需缺口收敛,外需持续下行,预计下半年制造业吸纳就业压力加大。
二是疫情零星爆发有可能成为常态,下半年部分区域仍将面临消费“暂停”局面,服务业用工景气度整体持续回升难度较大。
三是下半年宏观经济增速将放缓,处于产业链下游、防风险能力弱、生产经营压力大的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将会下降。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是建议加大力度继续实施针对制造业、服务业、以及中小微企业的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有针对性的细化实化稳岗返还、以工代训等政策措施,稳定就业基本盘。
二是加快落实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进一步缓解中小微企业可能出现的经营压力,鼓励它们吸纳更多毕业生、农民工就业。
三是积极开展多种创业就业服务,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增加岗位供给,化解可能出现的就业局部性、结构性风险。(信息中心 廉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