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综述(2025年6月6日--2025年6月19日)

发布日期:2025-07-04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16

【导读】:《信息与分析》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办的内部刊物,主要刊发为宏观经济运行、就业形势分析、社会保障研究、收入分配改革、人事人才动态等信息摘编和专题分析报告,面向部属各单位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其中的“动态综述”、“宏观经济与就业主要指标监测”、“就业形势分析”等的系列报告广受好评。

动态综述

(2025年6月6日--2025年6月19日)

信息中心趋势分析小组


一、相关领域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

国家统计局:1-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0%;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0%,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9%。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5小时。


缺口达20万!工业软件领域,人才需求爆发式增长

央视财经: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工业软件更新升级纳入“两新”政策支持范围,表示国家将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相关企业加大对工业软件的投入。而在今年教育部新增的29个高校专业中,就有工业软件。

工业软件国产化替代加速推进 人才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工业软件是制造业提升研发、生产、管理效率及设备性能的关键要素。随着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推进,制造业对工业软件的需求加大,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呈爆发式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今全球工业竞争格局中,工业软件是核心关键技术,工业生产形态的差异性,造就了工业软件的高度复杂性。当前我国的工业软件相关行业正面临技术积累不足、人才断层与产业升级需求的矛盾。

华为工业软件与工业云首席技术官丘水平表示,成立国家工业软件产教融合共同体,就是希望能够解决一些现在工业软件人才缺口方面的问题。在未来的五年左右,我国工业软件领域的人才缺口大约在20万,人才需求每年都以5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工业软件需要既懂软件技术又熟悉工业流程的复合型人才,但当前高校培养体系中,计算机专业学生比较缺乏工业知识,传统工科专业学生又难以掌握复杂的算法开发。并且,其成果价值尤其需要在真实场景中来验证,因此,通过“产教融合”的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背靠珠三角制造业集群和丰富的落地场景,此次工业软件专业率先在广东的两所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和广东工业大学进行了开设。

目前,我国工业软件正面临国产化替代突破阶段,石油、化工、钢铁等行业领域到2027年要完成80万套工业操作系统和200万套工业软件更新换代。工业软件专业成为人才紧缺度最高的领域之一。


“双碳”领域人才需求近百万人

央视网:全球气候变化形势越来越严峻,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迫在眉睫,急需专业人才来解决难题。

“绿领”是指从事绿色职业的人。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对具有“环保、低碳、循环”特征的职业活动进行了研究分析,将部分社会认知度较高、具有显著绿色特征的职业标示为绿色职业。2022年版《大典》对绿色职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标识了134个绿色职业,涉及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领域。这些绿色职业的从业者,也被形象地称为“绿领”。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国“双碳”人才需求持续增长,相关从业者的收入也很可观。比如2023年,有媒体报道指出,绿色职业相关岗位数量近年来增长10倍;同时,据受访的新能源企业负责人指出,从事碳排放核查等岗位的新人月工资在5000元到8000元不等,5年工作经验的年薪可拿到20万元;从事碳配额交易的碳交易经纪人,年薪可达到30万元至50万元。

目前,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识,低碳经济领域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表示,就全球范围来看,我们还没有一个碳中和相关的专业或者学科。比如我们已经是年产3000万辆汽车的一个汽车大国,要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使得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二氧化碳排放更少,一直到最后是零碳材料,这个过程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参与其中。

数据显示,我国“十四五”期间,“双碳”领域的人才需求近百万人,但目前相关从业者仅十万人左右。除了技术人才缺口大,“双碳”领域对于管理、咨询等岗位的人才需求也十分迫切。目前致力于企业技术减碳的张光明表示,绝大多数在企业中从事碳管理的人员,都是从环保、能源等领域转行过来的,对最新标准、市场交易机制、减碳技术和趋势都了解不足。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多所高校开始开设“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从今年9月开始,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三所高校将开设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范围稳步扩大

新华社:近日从住房城乡建设部了解到,我国正在稳步扩大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范围。截至2024年末,全国已有36个城市开展试点,累计超过100万名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其中24万人已使用住房公积金租房或购房。

据介绍,2024年,全国新增沈阳、银川、淄博等23个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城市。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试点城市聚焦灵活就业人员需求,丰富配套政策集成,不断推动深化试点工作,实现“小切口、大民生、促发展、保安居”。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净增住房公积金实缴单位34.24万个,净增住房公积金实缴人数174.07万人,住房公积金缴存规模持续扩大。我国不断创新协同服务场景,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个人证明事项“亮码可办”,全面完成“高效办成一件事”涉及住房公积金的4个服务事项,积极推进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一件事”落地见效,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2024年共1.21亿人次查询个人住房公积金信息,189.41万人线上异地转移接续个人住房公积金350.43亿元。


香港最新失业率为3.5%

中国新闻网:中新社香港6月17日电,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17日发表的最新劳动人口统计数字显示,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由2025年2月至4月的3.4%上升至2025年3月至5月的3.5%。

统计数字显示,就业不足率由2025年2月至4月的1.3%上升至2025年3月至5月的1.4%。今年3月至5月期间的总就业人数减少至366.47万人,减少约1.24万人;总劳动人口降至380.05万人,减少约6000人;失业人数上升至13.58万人,增加约6400人;就业不足人数上升至5.36万人,增加约6000人。

与上一阶段(今年2月至4月)比较,今年3月至5月大多数主要经济行业的失业率均见上升,其中建造业、零售业、地产业升幅相对明显;就业不足率方面,上升主要见于建造业与运输业。

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表示,在外围环境持续存在不确定性,以及市民与旅客的消费模式转变背景下,不同行业的调整将继续影响新增职位的速度。未来数月新一批毕业生与离校人士投入劳工市场,或进一步影响整体就业情况。

孙玉菡表示,香港经济正稳步扩张,今年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增长预期为2%至3%,本地及外来注册公司数目近月均创新高,这些正面发展会为劳工市场提供支持并维持香港经济发展动力。

17日,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万宝盛华大中华有限公司发布香港2025年第三季度就业展望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香港七大行业中,除运输及物流业外,其余行业的就业展望指数均录得正数。该公司高级副总裁徐玉珊表示,随着中国内地经济持续增长以及香港特区政府推动盛事经济的政策,香港经济和就业市场情况预计逐步改善。


二、宏观经济

国家统计局:5月份CPI略有下降 核心CPI同比涨幅扩大

中国新闻网: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同比下降3.3%,降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我国以更大力度和更精准措施提振消费,新质生产力成长壮大,部分领域供需关系有所改善,价格呈现积极变化。

1.CPI略有下降,核心CPI同比涨幅扩大

CPI环比由涨转降主要受能源价格下降影响。能源价格环比下降1.7%,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13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近七成。消费需求持续回暖,叠加假日和各地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等因素影响,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分别上涨4.6%和0.8%,均高于季节性水平,其中宾馆住宿价格涨幅创近十年同期新高;夏装换季上新,服装价格上涨0.6%。

CPI同比略有下降,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能源价格同比下降6.1%,降幅比上月扩大1.3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47个百分点,是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服务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服务中,交通工具租赁费、飞机票和旅游价格均由降转涨,分别上涨3.6%、1.2%和0.9%。

2.PPI仍处低位,部分领域价格边际向好

影响本月PPI环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国际原油价格下行影响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下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5.6%,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价格下降3.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下降1.2%,上述3个行业合计影响PPI环比下降约0.23个百分点,超过总降幅的五成。二是国内部分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阶段性下行。煤炭需求处于淡季,电厂、港口存煤充足,加之新能源发电成本低、替代作用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3.0%,煤炭加工价格下降1.1%。南方地区高温雨水天气增多,影响部分房地产、基建项目施工,加之钢材、水泥等建材生产供给充足,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均下降1.0%,上述4个行业合计影响PPI环比下降约0.18个百分点。

叠加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等因素影响,PPI同比降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但从边际变化看,我国宏观政策加力实施,部分行业供需关系有所改善,一些领域价格呈向好态势。一是消费新动能不断壮大带动生活资料等价格同比回升。提振消费相关政策持续显效,部分消费品需求释放带动相关行业价格回升。二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带动相关行业价格同比上涨。产业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稳步推进,高技术产品需求扩大,相关行业价格同比上涨。


2025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4%

国家统计局: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26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7316亿元,增长7.0%。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171亿元,增长5.0%。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184324亿元,增长5.6%。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5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057亿元,同比增长6.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69亿元,增长5.4%。1—5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6490亿元,增长5.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6681亿元,增长4.9%。

按消费类型分,5月份,商品零售额36748亿元,同比增长6.5%;餐饮收入4578亿元,增长5.9%。1—5月份,商品零售额180398亿元,增长5.1%;餐饮收入22773亿元,增长5.0%。

按零售业态分,1—5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便利店、专业店、超市、品牌专卖店和百货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5%、6.3%、5.7%、1.8%和1.3%。

1—5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60402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9878亿元,增长6.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5%;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4.5%、1.2%、6.1%。


2025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

国家统计局:2025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91947亿元,同比增长3.7%(按可比口径计算)。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持平。从环比看,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0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847亿元,同比增长8.4%;第二产业投资67996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投资120104亿元,下降0.4%。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6%。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5.8%,制造业投资增长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5.4%。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6%。其中,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27.2%,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6.6%,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4.7%。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0.5%,中部地区投资增长4.5%,西部地区投资增长4.9%,东北地区投资增长2.1%。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港澳台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外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3.4%。


2025年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

国家统计局: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8%(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61%。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

分三大门类看,5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制造业增长6.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

分经济类型看,5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股份制企业增长6.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3.9%;私营企业增长5.9%。

分行业看,5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分产品看,规模以上工业623种产品中有326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5.9%,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68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0.6%。

分享到:
信息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