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5-21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54
宏观经济起步平稳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2025年一季度宏观经济主要监测指标数据分析
部信息中心趋势分析小组
【摘要】2025年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开局良好,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供需两端主要指标加快回升,市场预期有所改善。受其影响,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稳步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同比下降,制造业企业用工降幅收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外部经济环境
(一)外商直接投资
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同比降幅收窄,吸引外资规模有所企稳。2025年1-3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269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8%,增速比1-2月上升9.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5.3个百分点。3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980.2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比上月上升41.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1.4个百分点。从行业看,1-3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29.2%,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生物药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00.5%、63.8%、42.5%和12.4%,保持较快增长。(见图1)
(二)进、出口
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进口同比略有下降,外贸增长总体稳定。2025年3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251.8亿美元,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上月上升7.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139.1 亿美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上升1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9.9个百分点;进口2112.7亿美元,同比下降4.3%,增速比上月上升4.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2025年1-3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0.2%和5.8%,进口额同比下降7.0%。分析认为,抢出口和春节错位低基数效应推升3月出口增速回升明显,内需偏弱和高基数效应拖累进口同比有所下降。(见图2)
(三)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
义乌中国小商品景气指数同环比均有所上升,价格指数有所回落,市场运行景气。2025年3月,义乌中国小商品景气指数为1421.29点,比上月上升6.96点,比去年同期上升7.36点;义乌中国小商品价格指数为100.19点,比上月下降1.75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04个百分点。分析认为,受场内、出口价格指数回落影响,市场价格指数下降明显,市场规模、效益、信心指数均有所回升,小商品市场总体表现活跃,景气度处于较高位。(见图3)
(四)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波动下行,航运价格有所回落。2025年一季度,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平均为1124点,最高为1669点,最低为715点,平均值比上季度低340点,比去年同期低699点。数据显示,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一季度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总体呈V型走势,季度均值明显低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水平,显示航运价格回落,全球贸易活跃度下降。(见图4)
二、国内宏观经济
(一)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回升,工业生产增势良好。2025年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7%,增速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3.2个百分点。1-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5%,增速比1-2月上升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一季度工业生产加快增长,九成行业和超六成产品同比保持增长,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2%、7.1%、1.9%,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见图5)
(二)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
服务业生产同比增速稳中有升,服务业经济回升向好。2025年3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3%,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3个百分点。1-3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8%,比1-2月上升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3%、10.2%,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见图6)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25年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3174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比1-2月上升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3月当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0555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1.2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制造业投资增长9.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9%,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见图7)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环比回升,消费市场持续改善。2025年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40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1-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71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1-2月上升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1-3月,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6%,餐饮收入增长4.7%,服务零售额增长5.0%,以旧换新商品销售、出行和信息服务消费良好。(见图8)
————————
1图中各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1月和2月的平均值。
(五)全社会用电量
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同比有所回落,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放缓。2025年3月,全社会用电量达到82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增速比上月上升3.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1-3月,全社会用电量238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增速比1-2月上升1.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7.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1-3月,第一、二、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8.7%、1.9%和5.2%,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放缓。(见图9)
————————
2图中各年1-2月全社会用电量指1月和2月的平均值。
(六)消费者信心指数
消费者信心指数在临界值以下环比回升,消费者对经济发展预期逐步修复。2025年1-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平均为88.0点,比上季度上升1.5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0点;2月当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8.4点,比上月上升0.9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7点,消费者对经济发展预期环比有所改善。(见图10)
(七)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略有下降,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同比收窄,物价运行总体平稳。2025年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9%,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1-3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0.1%。2025年3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7.5%,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1-3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2.3%。专家分析认为,一季度,食品、能源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5%、1.1%,核心CPI继续保持温和上涨,其中,服务价格上涨0.3%;输入性价格传导影响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下降、有色金属等行业价格持续上涨,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宏观政策显效带动技术密集型行业、消费品及装备制造产品价格上涨。(见图11)
(八)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M2)稳定增长,货币流动性充裕。2025年3月末,我国货币供应量余额3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7.0%,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去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M2同比连续三月维持7%的增长,金融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稳固的支持力度。(见图12)
(九)采购经理指数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值以上环比回升,显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经济扩张有所加快。2025年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平均为49.9%,比上季度下降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平均为50.5%,比上季度下降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3月,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临界值有所回升,中小型企业PMI均有改善,显示制造业经济稳定向好运行;服务业和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值以上有所回升,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处在较高位有所上升,显示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企业预期保持乐观。(见图13)
三、就业
(一)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同比保持平稳增长,新增就业规模稳步扩大。2025年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同比增加5万人,增长1.7%,增速比1-2月下降3.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与2023和2024年1-3月城镇新增就业两年平均数相比,2025年同比增长2.7%。(见图14)
(二)调查失业率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稳定,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青年人口调查失业率同比略有上升。2025年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3%,比上季度上升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均上升0.2个百分点。3月当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持平;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
其中,2025年一季度,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平均为4.9%,比上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持平;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25—2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平均值分别为16.5%、6.1%,分别比上月上升0.2、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4、0.5个百分点。3月当月,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25—2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6.5%、7.2%,分别比上月下降0.4、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和持平。(见图15)
(三)从业人员指数
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同比略有回升,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同比下降,显示制造业用工降幅收窄、非制造业用工承压。2025年3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8.2%,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5.8%,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平均为48.3%,比上季度上升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平均为46.3%,比上季度上升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分析认为,一季度,制造业就业延续回升态势,企业用工降幅有所收窄;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大幅度下降,带动非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回落。(见图16)
四、数据综合分析
2025年一季度,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继续发力显效,供需两端各项主要指标加快回升,我国宏观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贸易保护主义快速升温,经济下行风险增加。监测指标显示,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波动下行,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走弱,国际贸易活跃度下降;义乌中国小商品景气指数上升至较高位,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同比降幅收窄,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外资外贸运行基本平稳,彰显出我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潜力。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延续复苏势头,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供给端,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加快回升,工业生产增势良好,服务业经济回升向好;需求端,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环比回升,投资、消费需求稳步扩大;从预期看,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均有所回升,显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经济扩张逐步加快,企业和消费者对经济发展信心增强。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国际环境变乱交织,不利影响加深,经济结构调整阵痛仍在释放,国内消费、全社会用电量等增速仍不及去年同期,制造业、非制造业扩张同比有所下降,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
受其影响,2025年一季度,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部分行业和重点群体就业状况有所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同比保持平稳增长,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稳定,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同比下降,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降幅收窄,显示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与此同时,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青年人口调查失业率仍高于去年同期,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降幅略有扩大,部分行业用工和青年等群体就业压力仍需关注。
指标解释:
1. 外商直接投资(FDI):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拉动出口贸易的增长,促进经济发展。
2.进、出口额:指实际进、出一个国家国境的货物的总金额。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规模,是观察宏观经济的同步指标。出口同投资一样,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之一。
3.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义乌小商品市场是我国出口贸易集散地,日出口集装箱突破40万箱,发往201个国家和地区,其市场外向度已达到65%以上,在全球小商品行业中占有龙头和中心地位。义乌小商品指数反映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运行状况,间接体现全球小商品行业的运行及国际经济的发展状况,它包括价格指数、景气指数和监测指数。景气指数基点为1000,价格指数基点为100,如果指数大于基点水平,说明市场发展态势良好或商品价格上涨;如果指数小于基点水平,说明市场发展不景气或商品价格下跌。
4.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由若干条传统干散货船航线的即期运费加权计算而成,它是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的领先指标之一,集中反映了全球对矿产、粮食、煤炭、水泥等初级商品的需求。如果该指数出现显著上扬,说明各国经济情况良好,国际间的货运贸易增加,价格上涨。
5.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反映了经济总量的绝对水平。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增长速度可以折射出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
服务业生产指数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服务业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产出变化,反映了服务业经济活动的短期运行态势。
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投资作为对未来生产的资本要素投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之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以及零售市场的规模状况。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之一,结合物价、货币流通变动等情况,综合反映当前经济发展态势。
8.全社会用电量:指第一、二、三产业所有用电领域的电能消耗总量,包括工业用电、农业用电、商业用电、居民用电、公共设施用电以及其它用电等。反映生产活动的活跃程度,是经济冷暖的风向标。
9.消费者信心指数: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两个指数范围均为0-200,100为临界值,100以上为经济景气或信心较足,100以下为经济不景气或信心不足。
10.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是度量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CPI和PPI是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11.货币供应量: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运行中总的货币存量。广义货币供应量(M2)包含了流通中的现金、活定期存款等,流动性偏弱,但能反映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压力,也反映了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
12.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经济监测的先行指标,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统计汇总、编制而成,反映了制造业经济运行及变化趋势。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衰退。根据调查机构的差异,分为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官方PMI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调查样本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汇丰PMI由汇丰与英国研究公司共同编制,调查样本则以民企、中小企业为主。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中国非制造业PMI指标体系,由商务活动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手订单指数、存货指数、投入品价格指数、销售价格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等10个分类指数构成。由于没有合成的非制造业综合PMI指数,国际上通常用商务活动指数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非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非制造业经济收缩。
13.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的一项分类指数,反映了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情况。通常以50%作为分界点,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增强;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有所减弱。
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是中国非制造业PMI指标体系中的一项分类指数,反映了非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情况。通常以50%作为分界点,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高于50%时,反映非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增强;低于50%,则反映非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有所减弱。
14.调查失业率:是指通过劳动力调查或相关抽样调查推算得到的失业人口占全部劳动力(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其中,就业人口是指16周岁及以上,在调查参考期内(通常指调查时点前一周),为了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工作了至少1小时的人,也包括休假、临时停工等在职但未工作的人口。失业人口是指16周岁及以上,没有工作但近3个月在积极寻找工作,如果有合适的工作能够在2周内开始工作的人。劳动力的年龄下限为16周岁,没有上限。调查失业率作为与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并行的四大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对监测宏观经济运行和反映就业失业状况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