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综述(2024年8月16日--2024年8月31日)

发布日期:2024-09-04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328

【导读】:《信息与分析》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办的内部刊物,主要刊发为宏观经济运行、就业形势分析、社会保障研究、收入分配改革、人事人才动态等信息摘编和专题分析报告,面向部属各单位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其中的“动态综述”、“宏观经济与就业主要指标监测”、“就业形势分析”等的系列报告广受好评。

动态综述

(2024年8月16日--2024年8月31日)

信息中心趋势分析小组


一、相关领域     

前7个月职工医保个账家庭共济金额超227亿元

中国青年网:从国家医保局获悉,今年1至7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1.91亿人次,共济金额227.38亿元。

据介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5个省份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跨统筹区家庭共济。只要共济人、被共济人在同一省份内参保,无论是否在同一个城市,都可以实现个人账户资金的家庭共济。其中,共济人次较多的省份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共济金额较大的省份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北京、重庆等。共济金额占同期个人账户支出比例较高的省份包括天津、重庆、青海、云南、江西等。

从共济地域看,同一统筹区(通常是同一个市)内家庭共济1.8亿人次,共济金额208.32亿元;省内跨统筹区家庭共济1095.83万人次,共济金额19.06亿元。

从共济用途看,用于支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212.39亿元,用于支付在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个人负担的费用9.67亿元,用于参加居民基本医保等的个人缴费3.77亿元。

2021年,国办印发文件,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从职工本人,扩大到其参加基本医保的“配偶、父母、子女”。近日,国办再次印发文件,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亲属的范围由其参加基本医保的“配偶、父母、子女”,扩大至其参加基本医保的“近亲属”。各地积极落实部署,满足群众需求。

截至8月15日,河北、湖南、西藏等省份已按照国办最新文件要求,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范围由“配偶、父母、子女”扩大至“近亲属”。


借鉴国际经验优化养老服务供给

经济日报: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预计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4》,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就进入老龄化社会,2023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20.2%,日本这一数据高达29.6%。发达国家经历了较长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其养老服务便捷可及性较强,科技助力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对我国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具有借鉴意义。

一是注重探索居家、社区机构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养老模式和服务实践。英国的居家养老模式主要建立在大力发展基层社区的助老服务上,并结合全科医生就近首诊治疗的方式,到20世纪70年代,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在英国各地已相当普及。美国CCRC模式(持续照料退休社区)为处于不同年龄层次和健康状态的老年人提供了从自理、介助到介护的一体化居住设施与服务。

二是有效应对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减轻家庭照护压力。日本早在2000年率先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主要面向65岁及以上的国民和加入医疗保险的40岁至64岁的失能人口。韩国于2007年通过“长期护理保险法”,主要面向65岁以上老年人以及65岁以下患者。

三是大力提升智慧养老服务科技含量。发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涉老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开发智慧养老科技产品,发展护理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远程医疗和健康养老服务大数据系统等,广泛应用于老年人健康监测、健康风险管理和养老服务供给。据统计,目前全球6万多种老年用品中,日本就有4万多种,德国也研发生产了丰富的护理辅具、助行器等智能设备。


香港失业率维持3%

中国新闻网: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8月16日通报,2024年5月至7月经季节性调整的香港失业率为3%,与上一阶段(2024年4月至6月)相同。就业不足率在该两段期间维持1.2%。

期内,香港各个行业的失业率及就业不足率变动不一,但幅度普遍不大。其中,零售业失业率上升0.4%,至4.3%;餐饮服务活动业失业率上升0.3%,至5%。一些行业的失业率也上升,如制造业。另一方面,不少行业的失业率下降,尤其是进出口贸易及批发业、住宿服务业、运输业、保险业和地产业。

与上一阶段比较,今年5月至7月香港总就业人数上升至370.86万人,增加约5300人;总劳动人口上升至382.64万人,增加约8400人;失业人数上升至11.78万人,增加约3100人;就业不足人数上升至4.75万人,增加约3000人。

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表示,由于香港市民和旅客消费模式转变所带来的挑战,与消费相关行业的就业情况或会面对一些压力。不过,经济继续增长会对劳工需求带来支持,整体劳工市场短期内料会维持偏紧。


ADP报告:人工智能正重塑劳动市场

中国经济网:近日,薪酬和人力资本管理解决方案公司ADP发布《职场人2024:全球劳动力观点》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劳动市场和工作形态。该报告调查了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5000名受访者,85%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对其工作产生重大影响。这一观点在远程工作者和年轻一代工作者中尤为显著。

报告指出,中国职场人普遍将管理技能(43%)、人际关系技能(42%)、数据分析能力(38%)和社交能力(37%)视为未来5年最需提升的关键技能。调研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群体对技能需求和看法存在明显差异。18至24岁的中国职场人认为,人际关系(35%)和社交技能(34%)是最重要的技能,45岁以上的中国职场人更看重管理能力(49%)和数据分析能力(47%)。


二、宏观经济

2024年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

国家统计局: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1%(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5%。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

分三大门类看,7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制造业增长5.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0%。

分经济类型看,7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股份制企业增长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2%;私营企业增长5.2%。

分行业看,7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3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4.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5.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0.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7%,纺织业增长5.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8.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5%,汽车制造业增长4.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2.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2%。

分产品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619种产品中有367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钢材11436万吨,同比下降4.0%;水泥15368万吨,下降12.4%;十种有色金属656万吨,增长8.2%;乙烯277万吨,增长8.6%;汽车229.7万辆,下降2.4%,其中新能源汽车98.8万辆,增长27.8%;发电量8831亿千瓦时,增长2.5%;原油加工量5906万吨,下降6.1%。

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2%,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78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4%。


2024年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

国家统计局:2024年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7611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47139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从环比看,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1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367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投资98451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投资183793亿元,下降0.7%。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5%。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19.3%,制造业投资增长9.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3.8%。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9%。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8.9%,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25.5%,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7.2%。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3.2%,中部地区投资增长4.5%,西部地区投资增长0.3%,东北地区投资增长2.6%。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同比增长3.4%,港澳台企业投资增长5.1%,外商企业投资下降15.2%。


税收数据反映高质量发展成效

中国经济网:8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系列税收数据,全面反映今年以来我国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绿色转型、对外开放等方面高质量发展成效。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前7个月,全国企业购进研发和技术服务金额同比增长12.3%;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1%和8.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9%;全国企业采购数字技术同比增长9.6%。这些数据反映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加大,数字和实体经济加快融合。

畅通经济内循环方面,前7个月,反映国内各省之间贸易联系紧密程度的省际间贸易额同比增长3.8%,占全部销售额比重为40.6%,呈逐步提升态势。在绿色发展方面,前7个月,清洁能源发电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1%,占电力生产行业销售收入比重为35.7%;工业企业购进环境治理服务同比增长18%,环保投入不断加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数据显示,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销售数量同比增长36.6%,绿色出行理念更加深化。

出口退税数据显示,前7个月,全国为企业办理直接退税同比增长9.9%,反映企业出口韧性足、增长快。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前7个月,出口重点企业国内采购金额同比增长12.3%,反映出口企业预期改善。此外,随着“中国游”热度提升,前7个月,办理购物离境退税的境外旅客人数同比增长3.6倍,退税额同比增长1.6倍。

今年前7个月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不含海关征收的关税、船舶吨税以及代征进口环节税收,未扣除出口退税)11.23万亿元,同比下降4%。前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为何存在如此“差异”?国家税务总局表示:“主要受价格、基数、政策等一些特殊因素影响。剔除这些不可比因素后,前7个月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增速与GDP增速是大体相匹配的。”

前7个月税收收入运行也呈现一些积极变化。比如,近期价格水平回升带动相关税收收入好转。6、7月份资源税同比分别增长8.2%和13.9%;采矿业税收同比分别增长10%和9.4%;一些资源大省税收收入也转为正增长。

部分高端制造业税收收入保持正增长。前7个月,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税收同比增长2.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税收同比增长2.4%。一些现代服务业税收收入增势较好,前7个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同比增长23.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税收同比增长5.4%。


暑运“成绩单”折射经济活力

人民日报:今年民航暑运呈现较好发展势头,客运规模扩大,货运热度攀升。通过优化运力供给、提供精心服务,民航暑运供需两旺,折射出我国文旅、消费等多维度的经济活力。

7月份,民航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36.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9.9%,较2019年同期增长20.3%。截至8月20日,民航暑运累计运输旅客1.17亿人次,日均达到228.6万人次,同比增长11%。

自7月1日启动,至8月31日结束,民航加大运力投入,丰富航线布局,运输规模持续扩大。从客运指标、运力供给、航线覆盖等方面看,今年暑运都呈现较好发展势头。

8月12日,北京大兴机场今年累计保障进出港旅客量达3008.9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1.85%。据了解,今年暑运旅客出行需求旺盛,大兴机场比去年提前60天突破3000万人次。其中,8月10日执行航班1083架次,保障旅客约18万人次,单日航班量、旅客量均创下投运以来最高纪录。兰州中川机场旅客吞吐量较去年提前15天突破1000万人次、杭州萧山机场多次刷新单日客流量新高、深圳宝安机场暑运首月旅客量同比增长13%……7月,民航运输规模创月度历史新高,8月以来,单日旅客运输量持续超过230万人次,8月10日达245.14万人次,创单日旅客运输量历史新高。

截至8月23日,厦航暑运以来的飞机日利用率同比提高0.57小时。暑运以来运力供给不断优化,至8月20日,民航各单位累计保障航班95.3万班,日均保障1.86万班,同比增长7.9%,有力保障旅客出行需求。东航国际及地区航班恢复至2019年的102%、国航国际和地区航线达到113条……目前我国至欧洲、中亚、西亚等地区的旅客量已超过疫情前水平;截至7月,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旅客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3.2%,成为新增长点。

截至8月21日,首都机场整体靠桥率接近80%,较2019年提升15.69个百分点,95%以上的国内柜台能实现值机不超过10分钟,旅客出行更高效。

截至8月18日,河南郑州机场累计完成货运量46.4万吨,同比增长32.6%;其中国际地区26.9万吨,同比增长12.1%。今年暑运,南航物流客货机运力投放超11万班次,国内国际总货运量达20万吨,较去年增长15%,其中,跨境电商海外供应链业务量同比增长15%。

分享到:
信息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