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9-06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2371
2023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02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国内疫情散发带来更大考验和挑战,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经济规模整体再上一个新台阶。2022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在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和稳岗稳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共享经济主要领域亮点凸显,平台治理制度建设和执法实施取得新成效,规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同比增长3.9%
初步估算,2022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约为38320亿元,同比增长约3.9%(表1),增速较上年有所放缓。从市场结构上看,生活服务、生产能力和知识技能三个领域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居前三位,分别为18548亿元、12548亿元和4806亿元。
不同领域共享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凸显。从主要领域共享经济市场规模情况看(图2),生活服务和共享医疗两个领域市场规模同比分别增长8.4%和8.2%,增速较上年分别提高了2.6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生活服务领域,在疫情催生的“宅经济”带动下,居民线上消费需求激增,平台企业在保障生活物资供应和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团平台通过强大的同城物流网络,完善的站、仓、人、柜配送体系,确保履约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方面加大仓储分拣力量建设,额外增加70%的一线分拣人员保证供应;另一方面加大末端配送力量,在疫情严重区域按照正常情况下1.5倍配备人手。仅在北京、上海两地就有约6.5万骑手参与保供。京东到家平台全面升级保供举措,联合核心保供商家加大民生必需品备货量,同时加强达达快送配送运力筹措,启动全国范围内无接触配送,助力保障民生需求。医疗服务领域,服务内容和范围持续拓展,满足人们的在线问诊需求。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100%的省份、85%的市、69%的县建立了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国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28.5%。此外,知识技能和生产能力领域市场规模同比分别增长5.9%和1.5%,市场规模持续稳步扩大。
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共享空间、共享住宿、交通出行三个领域共享经济市场规模显著下降,同比分别下降37.7%、24.3%和14.2%;其中共享住宿领域下降幅度较上年进一步扩大。主要原因是2022年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等特征,对国内旅游、住宿、出行等各方面影响较大。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5.3亿,比上年下降22.1%,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2.04亿元,同比下降30%;2022年前三季度星级酒店营收同比下降15.98%。交通运输部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网约车平台订单量同比下降16.8%。共享办公领域,由于不少市场主体在疫情期间退出,平台企业面临巨大的运营压力。截至2022年6月,国内共享办公空间运营商优客工场管理面积约98.6万平方米,为大约118.3万会员提供服务;其2022年5月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实现净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8.7%;净亏损则达16.976亿元。
二、共享型服务和消费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受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我国消费总体表现不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43.97万亿元,同比下降0.2%;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约为39.4万亿元,同比下降0.4%;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有32.8%。这种形势下,网络零售市场总体稳步增长,2022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3.79万亿元,同比增长4%。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96万亿元,同比增长6.2%;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呈现新高,达到27.2%。共享经济作为顺应人类生产生活数字化趋势、依托互联网平台发展起来的新型业态,既成为疫情期间弥合民生需求缺口的重要力量,也成为消费升级大趋势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灵活化、个性化消费需求的重要载体。
从发展态势看,在交通出行领域,2022年网约车客运量占出租车总客运量的比重约为40.5%(图3),占比较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1。实践层面看,网约车行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网约车平台企业数量不断增长。根据交通运输部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298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比2021年底增加了40家。二是行业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2022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运行管理办法》,对2018年发布的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加强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的运行管理工作,规范数据传输,提高了网约车行业监管效能,进一步促进行业公平竞争和行业健康发展。三是主流网约车平台合规率显著提升。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2年11月各主流中心城市中有16个城市网约车订单合规率超过80%,与2021年年初相比,滴滴出行、美团打车、曹操出行等平台订单合规率普遍实现翻倍增长。
—————————————
12022年度共享经济年度报告中,网约车客运量占比为初步估算数据。根据交通运输部《2021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巡游出租汽车客运量,以及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公布的网约车订单量,对进行数据更新和重新计算,将2021年网约车占客运量占出租车客运量的比重修正为34.1%。
在生活服务领域,2022年在线外卖收入占全国餐饮业收入比重约为25.4%,占比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图4)。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方式的变化和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外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日益成为推动餐饮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受疫情影响,2022年在线外卖成为满足居民餐饮消费需求的重要保障,也使得大量商户可以“闭店不歇业”。美团、饿了么等生活服务平台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充分发挥海量配送运力及大数据调配能力,大力推动无接触配送,助力稳经营、稳商家和保民生。2022年,美团自动配送车已经累计为用户配送超250万单;在四、五月疫情期间,自动配送车在上海单日配送产能近2万单,累计配送超。
在住宿领域,2022年共享住宿收入占全国住宿业客房收入的比重约为4.4%(图5),占比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2 ,但降幅较上年明显收窄。为减少疫情对旅游住宿业的冲击,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助企纾困举措帮助企业共渡难关。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4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各地也相继出台进一步的落实措施,为旅游住宿业应对疫情冲击提供更多支持;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对行业发展的指导、放宽准入和优化政策环境,为乡村民宿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针对疫情影响下人们出游的偏好变化,如城市民宿需求萎缩,近郊乡村民宿热度持续升高,平台企业积极调整运营策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住宿服务需求。在城市,平台企业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和旧房改造项目,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智慧社区生态系统,助力发展共享住宿新业态。2021年成都市锦江区政府与小猪民宿合作,推出全国首例将老旧小区整体改造成为共享民宿新业态的城市更新项目。截至2022年底,旧改民宿全年平均入住率超80%,平均客单价350元/晚,项目已成为成都市新晋民宿打卡点。在农村,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国民休闲旅游度假转型升级,乡村民宿迎来发展红利期,平台企业加快“上山下乡”步伐,深入下沉乡村市场。2021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飞猪旅行战略投资小猪民宿,重点围绕着乡村振兴战略,与目的地政府、企业合作,推动乡村民宿集群项目“宿集村”在全国落地,致力于依托“互联网+乡村产业”引入品牌民宿集群等业态,将乡村闲置空心村宅活化,以民宿产业为杠杆,带动文旅融合和乡村新业态。————————————
22022年度共享经济年度报告中,共享住宿收入占全国住宿业客房收入的比重为初步估算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限额以上住宿业收入”和“限额以上住宿业客房收入”,对数据进行更新和重新计算,将“2021年共享住宿收入占全国住宿业客房收入的比重”修订为5.0%。
从用户和消费侧看,2022年网约车用户、共享住宿用户和在线外卖用户在网民中的普及率分别为38.54%、6.63%和61.44%(表2)。
注:①2022年网民规模,在线外卖,网约车用户数来自CNNIC《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均为2022年上半年数据);②共享住宿相关数据来源: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
从主要领域共享型服务支出占比来看(表3),2022年在线外卖人均消费支出在餐饮消费支出中的占比约25.4%,较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网约车人均消费支出占出行消费支出的比重约为7.8%,较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共享住宿人均支出在住宿消费中的占比约为4.4%,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三、共享经济在稳岗稳就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2022年,受多重因素的超预期影响,平台企业经营面临巨大压力和困难。国务院积极研究部署,运用多种政策工作,采取退税减税降费、缓缴社保费和降低融资成本等一系列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稳就业取得扎实成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目标顺利完成,202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过1100万人的预期目标;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5%。从就业结构来看,青年人及服务业较为集中的大城市调查失业率走高,结构性失业问题较为突出。在这种大背景下,共享经济新业态以其独有的优势,在稳岗稳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工会组织和平台企业多方联手,持续提升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质量。
共享平台助力提高就业市场效率,为更多人带来增加收入机会。借助数字技术和算力系统强大的资源汇聚和匹配能力,共享经济平台可以实现对劳动供需双方高效率和大规模的匹配调度,提高劳动市场效率。疫情期间,许多平台积极采用包括众包在内的灵活多样的用工形式,不断加强新就业群体的培训,努力让外卖、即时物流配送业务成为临时吸纳失业人员、创业受困群体就业的“蓄水池”。美团发起的“春风送岗”行动,在2023年第一季度开放50万个骑手、站长等配送服务岗位,并投入1亿元用于招募新骑手。2022年达达集团联手京东集团面向全社会提供数十万人的就业岗位,达达快送面向全国超过2700个县区市招募骑士。“58同城”平台实施“58智慧家政专项”以来,平台入驻劳动者由2021年的60万人上升到2022年的130万人,劳动者收入同比提升了50%。快手推出数字招聘平台“快招工”,通过流量扶持和算法匹配,企业和应聘者可以更直观更高效地了解彼此需求。2022年二季度,“快招工”月活跃用户达2.5亿,环比一季度增长90%;截至2022年6月30日,合作企业超10万家,简历日投递值峰超36万。
随着技术创新应用和新就业形态在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新职业不断涌现。2022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新版大典比2015版净增158个新职业,职业数达1639个。新版大典首次标识了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随着短视频、直播等网络营销新业态的快速发展,目前覆盖用户规模超过8亿,互联网营销从业人员每月增速达到8.8%。有数据显示3,2021年中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市场规模达1844.42亿元,行业内共11家上市主体,其中头部平台约20家。截至2021年12月,主播账号累计近1.4亿个,2022年上半年新增开播账号826万个。网络表演经纪机构数量超过24000家,为直播产业提供内容生产、分发、商业变现等支持。外卖运营师也是随着共享经济新业态发展而产生的新职业,近年来美团联合人社部教培中心共同推出“外卖运营人才培养计划”,2022年累计培养外卖运营师近7000名,未来五年计划再培养10万人。
政府部门、工会组织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协同,助力提升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质量。一是关于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的制度进一步完善。2022年1月和9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两次牵头召开平台企业用工行政指导会,督促头部平台企业落实《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依法规范用工。12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明确依法规范新就业形态用工,提出了涉新就业形态司法裁决中确认劳动关系的考量因素。二是各级工会积极发挥引导平台企业规范用工、指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增强法治意识等作用。全国总工会大力加强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建各类服务站点11.17万个,各级工会累计投入资金18.9亿元;2022年2月,发布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关系确认争议十大典型案例,指导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增强法治意识、依法理性维权,引导企业规范用工、履行劳动者权益保障责任;10-11月,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服务季”,面向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推出一系列关怀措施。北京市总工会于2021年制定了《关于维权向前一步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措施》,包括9条措施及5个配套文件,作为全市工会权益维护的重点工作进行推进,并在四个区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维护试点工作。2022年在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扩大覆盖面,重点推进经营地在京的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特别是17家互联网平台头部企业和14家品牌快递企业集体协商和职代会工作。三是平台企业采取切实措施改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作条件。美团平台推出“同舟计划”,从工作保障、体验提升、职业发展、骑手关怀四个层面优化骑手体验与建设良性生态,为超过10万名在各地疫情期间坚守岗位的骑手点亮“城市守护者”勋章。网约车平台T3出行实施司机专属关怀计划“蒲苇计划”,涵盖司机的薪酬政策、节日关怀、司机成长、线下服务等多个方面。饿了么平台推出“骑手特殊关爱保障计划”,为疫情期间坚守在一线的骑手提供最高30万元的疫情关爱保障金。运满满、货车帮平台上线“司机之家”服务功能,已经覆盖全国315家司机之家的站点,切实改善广大货车司机停车休息环境和条件。
四、共享经济领域直接融资大幅下降
初步测算表明,2022年共享经济领域直接融资规模约为13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93.8%(表4)。
共享经济领域直接融资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有:
一是国内互联网领域投融资活跃度大幅下降。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国内互联网领域投融资数量335笔,总金额35.1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8.3%和76.7%;二季度,国内互联网领域投融资继续在低位徘徊,案例数量345笔,总金额28.5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6%和69.9%;四季度,国内互联网投融资数量517笔,总金额97.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5.7%和49.2%。头部平台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初创企业的投资大幅下滑。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上半年,腾讯、阿里、百度、小米、字节、B站和美团的投资数量仅133起,同比减少50.9%。平台经济领域早期投资占比显著降低,种子期和初创期投资总额从2016年的21%下降到2022年的8%。
二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中国公司赴美上市意愿减弱;直接影响到一些投资机构对我国市场的信心。万得(Wind)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公司赴美上市共融资约5.82亿美元,较2021年大幅减少96%。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上市的中国公司,大约有一半选择了美股和港股。2021年和2022年,这个比例下降到不足20%。上市是资本进入的主要方式,上市道路不畅直接影响到资本进入的积极性。
三是国内平台经济企业发展面临营收与利润“双降”压力,也直接影响了市场的投资信心。2021年以来,受需求侧消费不振、供给侧供应链受阻叠加疫情散发多发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平台企业财务表现惨淡,上市互联网企业营收增速处于近五年的低谷。2022年一季度,我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营收9220亿元,同比增速7.5%,较上年同期下降35.3%。2022年二季度,部分企业业绩有所回暖,但增长态势依旧平缓,仍面临业务营收与利润“双降”压力。平台企业市值大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数据显示,中概股在15个月内跌去近10万亿元市值,接近我国2021年GDP的10%。中美前十大平台企业的市值总额对比,从2021年的1∶3扩大至2022年的1∶10。截至2022年10月,在全球市值最高的前500家企业中,中国的16家知名高科技企业的总市值约1.41万亿美元,而美国苹果公司一家的市值就约2.22万亿美元。
注:摘编自《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3)》,网址链接:http://www.sic.gov.cn/archiver/SIC/UpFile/Files/Default/20230223082254946100.pdf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