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综述(2023年4月1日--2023年4月19日)

发布日期:2023-05-06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3662

【导读】:《信息与分析》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办的内部刊物,主要刊发为宏观经济运行、就业形势分析、社会保障研究、收入分配改革、人事人才动态等信息摘编和专题分析报告,面向部属各单位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其中的“动态综述”、“宏观经济与就业主要指标监测”、“就业形势分析”等的系列报告广受好评。

动态综述

(2023年4月1日--2023年4月19日)

信息中心趋势分析小组

  一、相关领域

  一季度就业形势总体好转

  中国经济网: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就业形势总体好转。

  1.就业形势总体好转,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

  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5%,比上年四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就业主体人群25—59岁劳动力失业率均值为4.6%,本地户籍劳动力失业率均值为5.3%,比上年四季度分别下降0.2和0.1个百分点。

  分月看,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2月份受春节后外出求职和转换工作影响,失业率小幅上升至5.6%。3月份,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外出务工以及转换工作的求职者陆续找到工作,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3%,比上年同月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3%,比2月份下降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下降0.9个百分点。

  2.31个大城市失业率连续下降,各地区就业形势好转

  一季度,31个大城市劳动力市场恢复加快,就业形势明显好转,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7%,比上年四季度下降0.6个百分点。3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5%,比2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下降0.5个百分点,自去年12月以来连续4个月下降。

  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城镇调查失业率均下降。3月份,东部地区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中部地区为5.4%,均比2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为5.5%,下降0.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为5.7%,下降0.1个百分点。

  3.农民工就业形势改善,青年就业压力较大

  一季度,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6%,与上年四季度持平。1月份,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失业率为5.5%,2月份,受春节后外出寻找工作影响,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失业率升至6.0%。3月份,吸纳农民工就业较多的制造业、建筑业就业人员环比增加,住宿餐饮业就业人员显著增加。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失业率降至5.3%,低于去年同月0.6个百分点。

  一季度,16—24岁城镇青年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均值为18.3%,比上年四季度高1.1个百分点。1月份,青年失业率为17.3%,2月份为18.1%,3月份升至19.6%。青年失业率处于较高水平主要原因,一是2023届高校毕业生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二是高学历(大专及以上)青年比重升高。初步测算3月份城镇青年9637万人,没有参与劳动力市场的青年6418万人,主体为在校学生;参与劳动力市场的青年3219万人,其中就业人数2587万人、失业人数632万人。失业青年中已经毕业的青年386万人,其余246万人主要为有就业意愿的2023届应届生。下一阶段,随着高学历青年逐步落实工作,失业率水平会有所下降。

  3月份25—59岁主要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和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员失业率分别为4.8%、4.8%、4.0%和3.1%。


  2023年一季度人才市场热点快报出炉:零售、旅游、交通招聘增速前三

  搜狐网: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23年一季度人才市场热点快报》,洞察职场最新动态。

  从就业景气度看,2023年一季度,就业景气指数前十的行业,依然以专业服务/咨询、娱乐/体育/休闲等行业为主。

  从行业看,线下消费行业的招聘恢复速度最快。3月,零售/批发、旅游/度假、交通/运输行业招聘职位数环比增速位居前三,分别为20.6%、20.2%、16.6%。医疗/护理/美容/保健/卫生服务行业的增速也达到13.3%,进入前十。后疫情时代,经济活跃度提高,旅游出行、人流物流、美容保健等更为频繁,线下消费和服务类行业恢复明显,带动相关产业市场需求提升,招聘职位数随之有较快增长。

  此外,广告/会展/公关行业3月招聘职位数环比增速为16%。疫情防控放开后,会展、公关活动等线下商业活动纷纷落地,商业服务迎来蓬勃生机,带动相关领域的招聘需求增长。

  调研数据显示,85%受访者持肯定态度。其中,46.8%认为过了35岁的确很难找到工作;38.1%表示目前许多公务员招聘年龄也以35岁为限,35岁可能是职场分水岭。

  从行业看,互联网、金融、文化行业的职场人更加担忧“35岁门槛”。52.9%的IT/通信/电子/互联网受访职场人对“35岁门槛”的存在持肯定态度,认为“过了35岁很难找工作”,占比高于其他行业。紧随其后的是金融业、文化/传媒/娱乐/体育行业,选择该项的受访人占比分别为51.6%、51.5%。由于互联网行业技术更新迭代快,金融行业竞争较为激烈,文化行业对创意要求高,这些行业的职场人更容易有年龄危机。

  不同岗位受访者应对“35岁”危机的方式有所不同。运营、设计岗位从业者最注重技能提升,选择“保持终身学习,拥有更强技能”的比例分别达79.8%、79.7%,高于其他岗位。由于运营所面临的行情千变万化,面对不确定性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强学习、提高技能。此外,设计也是需要“有两把刷子”的业务岗位,提高技能成为职场人避免“35岁职场陷阱”的必杀技。


  老年人消费环境仍需“适老化”提升

  光明日报:4月1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养老消费调查项目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老人居家养老需求重在家政清洁、餐饮、老年饭桌等“日常所需”,机构养老需求重在“医养结合”,特殊护理用品、辅助用品需求增加。低龄老年人消费更具活力,升级型消费需求明显,高龄老人养老亟须加大支持力度。整体而言,老年人消费环境仍需“适老化”提升。

  本次调查覆盖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选择在老龄化程度较高、养老机构众多的十个城市开展,分别为南通、大连、上海、沈阳、哈尔滨、重庆、北京、青岛、大理和郑州。

  面向养老消费需求端,中消协通过对老人、子女及护理者开展问卷调查发现,居家养老仍是目前老人能接受的主流养老方式,占比88.93%。从养老方式观念来看,有53.81%的老人更希望和儿女家人同住养老。机构养老的需求重在“医养结合”,服务性价比更受关注。超过四成的消费者认为养老机构收费合理性一般,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满意度为62.03%。

  调查显示,低龄老人升级型消费需求明显。中消协认为,低龄老年人更具消费活力,一是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受教育程度高,消费观念能够与时俱进;二是身体健康程度更好,生活爱好丰富多元,外出社交场景多,除了基本日常生活品的购买需求,对文化娱乐、时尚服饰、电子产品、保健产品购买意愿更加强烈。

  面向养老服务供给端,中消协通过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机构负责人、保健医生、护工等)开展深度访问发现,当前社区居家养老和专业机构养老呈现融合发展态势,专业养老机构逐步延伸服务触角到社区,服务内容涉及老年餐桌、日间照护、医疗康复、老年电商平台等多项内容。

  部分被访者表示,目前服务提供方鱼龙混杂,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内容不尽相同,从业者呼吁出台统一的地方服务标准和价格标准,推动养老服务行业高质量有序发展。

  多数被访机构表示,助老设施和产品供给不足,人性化程度尚待提升。以基础设施和设备为例,受规模、资金限制,虽然能够保证日常照料的基本需求,但是对于老人文娱、体育、助浴、助洁等多元化需求满足能力不足,尤其是对于失能失智和需康复护理的老人,现有相关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和智能化水平不足。

  调查显示,机构养老中约80%以上为失能失智老人,随着老年消费能力的增加,“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更受欢迎。

  中消协指出,养老服务消费刚性需求者主要是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80岁以上),这一年龄段的老人大多不具备较高的收入水平,养老消费和服务大多数是子女买单,同时多数老人自理能力不强、照护成本高,对家庭造成较大经济压力。目前,我国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普遍建立了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和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但相对于高龄老人实际养老消费支出来看,仍显不足。

  中消协建议,应鼓励居家与机构养老服务更多聚焦高龄老人,加大政策补贴支持力度。遵循老人消费观念和习惯,支持引导线下老年用品实体店布局,构建老人便利生活消费圈。同时,依托养老服务智慧化和科技化,推动养老服务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推动科技助老,营造更加“适老”的消费环境。


  美国3月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人数23.6万人 失业率为3.5%

  中国新闻网:美国劳工部当地时间4月7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3月美国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人数为23.6万人,远低于2月32.6万人的数据。

  数据显示,今年3月美国失业率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至3.5%。员工3月平均时薪为34.4美元,同比上涨4.2%,环比上涨0.3%。

  当月,劳动参与率环比增加0.1个百分点至62.6%,为三年以来的最高值。年龄在25岁至54岁的民众中,就业率达80.7%,是自2001年以来的最高值。

  按行业来看,休闲和酒店业就业人数增加7.2万人,其中餐饮业就业人数增加5万人;政府就业人数增加4.7万人;专业和商业服务就业人数增加3.9万人;医疗保健业就业人数增加3.4万人;零售业就业人数则减少1.5万人;建筑业减少9000人。

  分析人士认为,3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基本与预期持平,显示劳动力市场出现降温,但仍具韧性。有专家认为,当天公布的就业数据意味着美联储“无需担心”劳动力市场,因此将可能在5月例会继续加息25个基点以应对通胀。也有专家认为,随着美联储连续加息,美国进入经济衰退的风险正在加大。


  二、宏观经济

  2023年3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1.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9%,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制造业保持扩张态势。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3.6%、50.3%和50.4%,低于上月0.1、1.7和0.8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生产指数为54.6%,比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持续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活动继续扩张。新订单指数为53.6%,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持续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增加。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3%,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有所扩大。从业人员指数为49.7%,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水平有所回落。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8%,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继续加快。

  2.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8.2%,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恢复发展步伐加快。

  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5.6%,比上月上升5.4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9%,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7.3%,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回升。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0.3%,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水平涨幅回落。销售价格指数为47.8%,比上月下降3.0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下降。从业人员指数为49.2%,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水平有所回落。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3.3%,比上月下降1.6个百分点,继续位于高位景气区间,表明非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恢复发展信心保持稳定。

  3.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运行情况

  3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7.0%,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总体情况继续好转。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0元 同比实际增长3.8%

  澎湃新闻网: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2023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0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88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4.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增长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

  按收入来源分,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163元,增长5.0%,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6.7%;人均经营净收入1834元,增长5.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6.9%;人均财产净收入958元,增长4.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8%;人均转移净收入1915元,增长5.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7.6%。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8895元,增长4.6%,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1.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2175元,增长3.9%,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864元,增长5.6%,中位数是平均数的79.3%。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738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4.0%。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303元,增长4.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629元,增长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2128元,增长2.1%,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1.6%;人均衣着消费支出438元,下降3.3%,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5%;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560元,增长8.7%,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3.2%;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370元,增长3.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5%;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824元,增长4.1%,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2.2%;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637元,增长9.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4%;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605元,增长14.7%,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0%;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76元,增长8.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6%。


  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速实现由负转正——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新华网:4月18日,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341亿元,同比增长0.5%,累计增幅比1-2月提高1.7个百分点,实现由负转正。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915亿元,同比增长6.8%,基本民生等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总体看,财政收入呈回稳向上态势,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一季度财政运行实现平稳开局。

  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介绍,影响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长的特殊因素:一是部分2021年末收入在去年初入库,抬高基数,拉低今年收入增幅。二是去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在今年入库和部分税收错期入库,拉高今年收入增幅。扣除上述特殊因素影响后,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长3%,1、2、3月份全国收入分别增长1%、4%、6%。

  从地方收入看,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各地收入增幅呈普遍回升态势。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增幅分别为4.3%、5.8%、5.3%、9%,累计增幅分别比1-2月回升2.9个、2.8个、2.9个、6.1个百分点。

  从税收收入看,一季度,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4%,扣除特殊因素影响后增长2%。其中,国内增值税增长12.2%,主要受去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于今年入库等因素带动。企业所得税增长9.3%,主要是部分税收错期入库。出口退税增长11.3%,有力支持外贸出口平稳发展。

  从收入后期走势看,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将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基本支撑,财政收入有望继续回稳向上。二季度,因去年同期留抵退税集中退付、基数偏低,全国财政收入增幅将保持较高水平。下半年,随着去年同期留抵退税产生的低基数因素逐步消退,财政收入增幅会相应回落。

  财政支出方面,各级财政部门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投入。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8%,基本民生、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科技攻关等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6%,教育支出增长4.1%,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2.2%,农林水支出增长10.9%,科学技术支出增长9.4%,住房保障支出增长9%。

  在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方面,2023年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0625亿元,增长3.6%,剔除一次性安排的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后增长7.9%。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10.3%、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长8.7%,为落实好基层“三保”提供财力支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2.8%

  东方财富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1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2.8%,这比该机构3个月前的预测值2.9%下调了0.1个百分点,低于2022年的3.4%,同时该机构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平稳在3.0%。

  报告显示,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将显著减缓,从2022年的2.7%下降到2023年的1.3%。最坏的情况下,如果美欧国家继续面临金融动荡和高通胀率的挑战以及信贷的急剧紧缩,经济增长率可能下降到低于1.0%,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能下降2.5%。

  IMF的分析还显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使其他亚洲经济体的平均GDP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

  根据IMF的最新预测,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将达到5.2%,并产生积极外溢效应。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的2023年总体经济增长预期为3.9%,比2022年的4.0%略微下降,到2024年预计会上升到4.2%。其中,2023年亚洲经济增长率预期为5.3%,并且将在2024年继续保持高于5%的增长水平。

  IMF小幅上调了2023年美国GDP预期增速至1.6%,但是仍低于2022年的增长率2.1%,2024年可能将继续下降到1.1%。IMF对欧洲的2023整体GDP预期增速为0.8%,远远低于2022年的3.5%,预计2024年可能有所回升到1.4%。

  全球经济放缓主要体现在欧元区和英国。2023年,德国和英国预计将出现GDP负增长,分别为-0.1%和-0.3%,直到2024年可能恢复到约1%的水平。IMF提高了对俄罗斯经济前景的预期,预计今年俄罗斯GDP将增长0.7%,2024年将增长1.3%。IMF提出,由于俄罗斯的能源出口继续强劲,使其能够通过政府支出来支持其经济增长。

  该机构认为,未来几年,通货膨胀和高利率是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挑战。虽然全球的通货膨胀率从2022年的8.7%降低到了2023年的7.0%,并预计2024年将下降至4.9%,但核心通货膨胀率下降仍非常缓慢,IMF预测今年底核心通货膨胀率可能降至5.1%,比1月份的预测值上调了0.6个百分点,并且在2025年之前达到目标通货膨胀率的可能性比较小。

分享到:
信息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