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1-30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2973
宏观经济探底运行 稳就业面临较大压力
——2022年四季度宏观经济主要监测指标数据分析
部信息中心趋势分析小组
【摘要】2022年四季度,我国经济探底运行,主要宏观经济监测指标有所回落,经济恢复总体放缓;12月,服务业和消费等指标降幅收窄,经济运行收缩区间边际改善,随着疫情防控优化和稳经济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受其影响,当前就业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城镇新增就业稳步提升,调查失业率有所回落;仍需关注的是,企业用工需求持续减弱、外来户籍人口失业率上升、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局部行业、重点群体稳就业压力增大。
一、外部经济环境
(一)外商直接投资
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1-12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1891.3亿美元,同比增长8%(折合1232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增速比1-11月下降4.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2.2个百分点。12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110.5亿美元,同比下降32.1%,增速比上月上升3.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41.4个百分点。从行业看,1-12月,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6.1%,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8.3%,引资结构持续优化。(见图1)
(二)进、出口
进出口贸易同比下降,外贸经济增长有所回落。2022年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341.4亿美元,同比下降8.9%,增速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9.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060.8亿美元,同比下降9.9%,增速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30.8个百分点;进口2280.7亿美元,同比下降7.5%,增速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2022年四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速平均下降6.3%,分别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12.5和29.9个百分点。分析认为,国际需求持续收缩,受疫情扰动国内需求复苏承压,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出口增速延续下跌趋势,进口增速处于低位。(见图2)
(三)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
义乌中国小商品景气指数略有回升,价格指数有所回落,市场运行景气度总体有所提升。2022年12月,义乌中国小商品景气指数为1310.09点,比上月上升40.23点,比去年同期上升34.51点;义乌中国小商品价格指数为100.57点,比上月下降0.07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42点。2022年四季度,义乌中国小商品景气指数平均为1288.49点,比上季度上升58.19点,比去年同期上升58.06点;义乌中国小商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00.56点,比上季度下降0.09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50点。分析认为,四季度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外贸订单稳步回流,叠加世界杯、电商平台“双11”“双12”、圣诞、元旦节日等促销活动影响,市场整体订单量有所回升。(见图3)
(四)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有所下降,航运市场需求继续放缓。2022年四季度,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平均为1523点,最高为1996点,最低为1149点,平均值比上季度低130点,比去年同期低1976点。数据显示,四季度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总体呈下降态势,2023年1月3日新年开市首日指数录得有记录以来最大跌幅,下跌265点到达1250点,总体位于较低水平,显示船舶运输需求减弱、运费下降,航运市场运行不景气,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见图4)
二、国内宏观经济
(一)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工业生产有所回落。2022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3%,增速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1-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增速比1-11月下降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2022年一、二、三、四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5%、0.7%、4.8%、2.7%,四季度疫情冲击对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影响明显,12月制造业增加值仅增长0.2%,制造业经济恢复放缓。(见图5)
(二)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
服务业生产同比下降,服务业经济承压运行。2022年12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8%,比上月降幅收窄1.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3.8个百分点。1-11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1%,比1-10月下降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4.1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12月,受疫情冲击服务业生产指数持续低位运行,随着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常态,服务业经济活跃度有望得到提升,发展蓄势向好。(见图6)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力。2022年1-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2138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比1-11月下降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12月当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2095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57.6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固定资产投资是2022年稳经济的重要抓手,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4%,制造业投资增长9.1%,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见图7)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收窄,消费市场受疫情扰动明显。2022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42亿元,同比下降1.8%,增速比上月上升4.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1-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33亿元,同比下降0.2%,增速比1-11月下降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2.7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2022年一、二、三、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3.3%、-4.6%、3.5%和-2.7%,疫情多发频发对消费市场恢复扰动影响较大,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12月市场销售降幅有所收窄,2023年消费市场有望恢复向好。(见图8)
(五)全社会用电量
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落,第二产业用电量有所不足。2022年12月,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78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6%,增速比上月下降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1-12月,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增速比1-11月上升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6.7个百分点。分产业看,1-12月,第一、二、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0.4%、1.2%、4.4%。(见图9)
(六)消费者信心指数
(七)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收窄,物价运行总体平稳。2022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8%,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1-12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0%。2022年1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9.3%,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1-12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4.1%。专家分析认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幅扩大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收窄主要受上年同期基数回落影响,总体看鲜菜鲜果等食品价格略有上涨,猪肉价格季节性回落,石油及相关行业和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见图11)
(八)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高位回落,货币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12月末,我国货币供应量余额26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末下降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8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M2增速总体保持高位运行,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派生的货币相应增加,市场流动性维持充裕。(见图12)
(九)采购经理指数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在临界点以下均有所回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经济恢复总体放缓。2022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比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1.6%,比上月下降5.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1.1个百分点。2022年四季度,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平均为48.1%,比上季度下降1.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平均为45.7%,比上季度下降6.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6.8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疫情对企业产需、人员到岗、物流配送带来较大影响,制造业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等均降至临界值以下,显示制造业生产活动继续放缓,产品订货量有所下降;非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落,服务业市场活跃度明显降低,其中零售、道路运输、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低于35.0%,行业业务总量明显回落。(见图13)
三、就业
(一)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城镇新增就业略低于去年同期,新增就业规模总体稳定。2022年1-12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预期目标任务,同比下降5.0%,比1-11月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与2020和2021年1-12月城镇新增就业两年平均数相比,2022年同比下降1.8%。2022年四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05万人,比去年同期下降8.5%,比2020年同期下降28.8%。(见图14)
(二)调查失业率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高位运行,外来户籍人口和16-24岁青年人口就业压力仍较大。2022年四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6%,比上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6.3%,比上季度上升0.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12月当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个百分点。
其中,2022年四季度,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平均为17.2%,比上季度下降1.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9个百分点;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9%,比上季度上升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1个百分点。12月当月,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6.7%,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4个百分点;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7%,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8个百分点。(见图15)
(三)从业人员指数
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在临界值之下有所下降,企业用工总体不景气。2022年12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4.8%,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2.9%,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4.7个百分点。2022年四季度,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平均为46.8%,比上季度下降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平均为44.8%,比上季度下降1.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分析认为,受疫情短期影响,制造业企业员工到岗率明显不足,服务业活动减弱拖累非制造企业用工继续收缩。(见图16)
四、数据综合分析
2022年四季度,我国经济探底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回落,经济恢复有所放缓。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需求持续收缩,全球贸易增长动能减弱。监测指标显示,贸易出口额同比连续下降、降幅不断扩大,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速有所回落,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呈现波动下降态势,全球需求乏力,对我国稳外资带来较大压力。从国内看,受疫情反复冲击影响,三重压力有所加大,经济增长回落。从需求看,房地产等投资仍然下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回落,需求收缩压力未减;从供给看,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服务业经济承压运行,疫情反复对供给带来较强冲击;从预期看,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在临界点以下持续回落,消费者信心指数低位运行,经济发展预期仍较弱。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释放,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正常,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底部回升的重要节点,经济运行在收缩区间边际改善。监测指标显示,12月,贸易进口额、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房地产开发投资等指标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显示国内需求正逐步释放,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供需出现积极变化,外贸有望向好,物价平稳可控,这些都为2023年经济恢复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受其影响,2022年四季度,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部分行业和重点群体稳就业压力增大。城镇新增就业规模稳步提升,超额完成1100万人全年预期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回落,显示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与此同时,局部行业、重点群体失业风险犹存。受疫情和春节返乡等因素影响,企业员工到岗率有所下降,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持续减弱,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16-24岁青年人口调查失业率仍处于历史较高位,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难度增加。总的来看,当前稳就业压力仍较大,局部行业、群体就业问题仍需进一步关注。
指标解释:
1. 外商直接投资(FDI):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拉动出口贸易的增长,促进经济发展。
2. 进、出口额:指实际进、出一个国家国境的货物的总金额。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规模,是观察宏观经济的同步指标。出口同投资一样,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之一。
3. 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义乌小商品市场是我国出口贸易集散地,日出口集装箱突破40万箱,发往201个国家和地区,其市场外向度已达到65%以上,在全球小商品行业中占有龙头和中心地位。义乌小商品指数反映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运行状况,间接体现全球小商品行业的运行及国际经济的发展状况,它包括价格指数、景气指数和监测指数。景气指数基点为1000,价格指数基点为100,如果指数大于基点水平,说明市场发展态势良好或商品价格上涨;如果指数小于基点水平,说明市场发展不景气或商品价格下跌。
4.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由若干条传统干散货船航线的即期运费加权计算而成,它是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的领先指标之一,集中反映了全球对矿产、粮食、煤炭、水泥等初级商品的需求。如果该指数出现显著上扬,说明各国经济情况良好,国际间的货运贸易增加,价格上涨。
5. 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反映了经济总量的绝对水平。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增长速度可以折射出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
服务业生产指数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服务业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产出变化,反映了服务业经济活动的短期运行态势。
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投资作为对未来生产的资本要素投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之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以及零售市场的规模状况。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之一,结合物价、货币流通变动等情况,综合反映当前经济发展态势。
8. 全社会用电量:指第一、二、三产业所有用电领域的电能消耗总量,包括工业用电、农业用电、商业用电、居民用电、公共设施用电以及其它用电等。反映生产活动的活跃程度,是经济冷暖的风向标。
9. 消费者信心指数: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两个指数范围均为0-200,100为临界值,100以上为经济景气或信心较足,100以下为经济不景气或信心不足。
10.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是度量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CPI和PPI是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11. 货币供应量: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运行中总的货币存量。广义货币供应量(M2)包含了流通中的现金、活定期存款等,流动性偏弱,但能反映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压力,也反映了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
12.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经济监测的先行指标,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统计汇总、编制而成,反映了制造业经济运行及变化趋势。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衰退。根据调查机构的差异,分为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官方PMI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调查样本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汇丰PMI由汇丰与英国研究公司共同编制,调查样本则以民企、中小企业为主。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中国非制造业PMI指标体系,由商务活动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手订单指数、存货指数、投入品价格指数、销售价格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等10个分类指数构成。由于没有合成的非制造业综合PMI指数,国际上通常用商务活动指数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非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非制造业经济收缩。
13. 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的一项分类指数,反映了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情况。通常以50%作为分界点,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增强;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有所减弱。
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是中国非制造业PMI指标体系中的一项分类指数,反映了非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情况。通常以50%作为分界点,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高于50%时,反映非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增强;低于50%,则反映非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有所减弱。
14. 调查失业率:是指通过劳动力调查或相关抽样调查推算得到的失业人口占全部劳动力(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其中,就业人口是指16周岁及以上,在调查参考期内(通常指调查时点前一周),为了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工作了至少1小时的人,也包括休假、临时停工等在职但未工作的人口。失业人口是指16周岁及以上,没有工作但近3个月在积极寻找工作,如果有合适的工作能够在2周内开始工作的人。劳动力的年龄下限为16周岁,没有上限。调查失业率作为与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并行的四大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对监测宏观经济运行和反映就业失业状况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