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1-18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1454
动态综述
(2022年10月18日--2022年11月8日)
信息中心趋势分析小组
一、相关领域
三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
南方日报: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出品的《2022年三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出炉。报告显示,从就业形势来看,三季度就业供需两端均发生减少,但由于求职供给端减少更快,CIER指数从二季度的1.35增加至1.63。其中,CIER指数是用来反映就业市场景气程度的指数,其计算方法是:CIER指数=市场招聘需求人数/市场求职申请人数。
分行业来看,本季度专业服务/咨询、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中介服务、娱乐/体育/休闲、物流/仓储等行业就业景气程度相对较高。其中,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行业晋升榜首,CIER指数为6.45,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升至第二位,CIER指数为5.46,中介服务、娱乐/体育/休闲、物流/仓储CIER指数分别为5.01、4.1、3.94。礼品/玩具/工艺美术/收藏品/奢侈品、能源/矿产/采掘/冶炼、环保、旅游/度假等行业景气指数仍相对较低,竞争激烈。
分职业来看,季度就业市场景气指数较高的职业仍为技工/操作工、烹饪/料理/食品研发、影视/媒体/出版/印刷、物流/仓储等。CIER指数较低的职业主要是高级管理、广告/会展、公关/媒介、IT管理/项目协调、销售行政/商务等。与去年同期相比,受求职申请人数大幅增加的影响,景气指数较低职业的CIER指数均显示下降。
分区域与城市来看,本季度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CIER指数呈现依次上升,各地就业市场压力有所缓和。相比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的CIER指数最低,且区域内城市CIER指数均小于1,就业市场仍相对紧张。三季度CIER指数较高的城市仍主要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二三线城市。
分企业规模来看,本季度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CIER指数依次递减。其中,大型企业CIER指数仍最高,环比来看,各类规模企业CIER指数均有增长,幅度接近。但同比来看,各类规模企业CIER指数均下降。其中,大型企业的招聘需求人数下降43.24%,求职申请人数上升52.03%,导致CIER指数下降最多,达到2.23;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招聘需求人数分别增加23.09%、53.79%和16.95%,求职申请人数增幅更大,都在50%以上,CIER指数均显示下降。
分企业性质来看,本季度上市公司和民营景气指数相对较高,国企就业竞争仍激烈,同比来看,股份制企业的招聘需求人数增幅最大,达到49.05%,合资为35.28%,然后是国企,为25.95%,而外商独资、民营和上市公司的招聘需求人数下降;人才供给端,所有类型企业的求职申请人数均有所增加,其中股份制企业和国企增幅最大,分别为73.44%和70.25%。所有类型企业的求职申请人数增速都大于招聘需求人数,CIER指数同比均下降。
多地完善人才引育政策 拓展就业新空间
经济参考报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向创新驱动转变,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城市发展和引才留才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58同城、赶集直招最新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人才流动趋势报告显示,多地人才引育政策内容不断丰富,新一线城市释放大量就业机会。此外,制造业加大对数字化人才的吸引和激励力度,普工/技工职位招就两旺。智联招聘报告也显示,高技术制造相关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人才需求旺盛,薪酬待遇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在政策和产业的双重吸引下,南下寻找事业发展新机遇的人才持续增加。根据2022年三季度人才流动报告,深圳在三季度求职投递活跃度名列前茅。与此同时,重庆、广州、成都、北京也展现出较强的“人才虹吸效应”。尤其近年来,重庆市的人才引育政策内容不断丰富,以“重庆英才计划”为统揽,先后出台了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人才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人才集聚厚植沃土。
从招聘需求来看,2022年三季度,企业招聘需求环比上升16.5%。根据58同城、赶集直招统计数据,成都、重庆、武汉三座新一线城市释放了大量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伴随制造业全面触网,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等实体产业“工厂”加大了对数字化人才的吸引和激励力度。2022年三季度,企业招聘最旺盛的是普工/技工类职位,其次是仓库管理员、物流专员/助理、销售代表、包装工、操作工、装卸/搬运工、仓库经理/主管、分拣员、司机职位。
根据2022年三季度人才流动趋势报告,伴随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日益健全,福利待遇、社会地位明显上升。智联招聘报告也显示,我国高技术制造相关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人才需求旺盛,薪酬待遇不断提升。
三季度北京重点产业薪酬回升 数字职业收入高企
中国新闻网:《2022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状况报告(三季度)》(简称“报告”)10月31日发布,从重点产业、岗位类型等不同维度对北京薪酬水平展开分析。报告显示,北京重点产业薪酬环比均呈现小幅回升,其中金融、数字经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月平均薪酬中位值位居前三。
报告显示,三季度,北京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北京总体经济情况延续恢复态势,各重点产业薪酬水平环比均呈现小幅回升。
在北京重点产业中,金融、数字经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月平均薪酬中位值位居前三,分别为14998元(人民币,下同)、13691元、13105元。
报告根据北京实际情况,对部分数字职业的薪酬状况进行了分析。据介绍,今年二季度发布的报告显示,二季度,数字职业中的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绿色职业中的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等4个新职业薪酬水平走高,月薪中位值均超过20000元。
此次发布的报告显示,三季度,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的月平均薪酬中位值最高,超过20000元。其次为数据库运行管理员、信息系统适配验证师、商务数据分析师,月平均薪酬中位值均超过16000元。
此外,为推动建设人才高地,报告首次追踪北京各产业管理类和技术类“高精尖”人才的薪酬状况。报告显示,管理类“高精尖”人才薪酬中位值位居前三的产业分别为金融、智能高端制造、数字经济产业,年薪中位值分别为617997元、570974元、549120元;技术类“高精尖”人才薪酬中位值位居前三的产业分别为金融、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高端制造产业,年薪中位值分别为314364元、299576元、298441元。
香港最新失业率跌至3.9%
和讯网:10月20日,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由今年6月至8月的4.1%,下跌至今年7月至9月的3.9%。就业不足率亦由今年6月至8月的2.0%,下跌至今年7月至9月的1.8%。
与今年6月至8月比较,在今年7月至9月期间,许多主要经济行业的失业率(不经季节性调整)及就业不足率均见下跌。失业率方面,楼房装饰、修葺及保养业和餐饮服务活动业有相对明显的跌幅。就业不足率方面,下跌主要见于餐饮服务活动业和教育业。
总就业人数由今年6月至8月的3,609,300人,上升至今年7月至9月的3,628,900人,增加约19,600人。同期的总劳动人口亦由3,771,200人上升至3,784,200人,增加约13,000人。
失业人数(不经季节性调整)由今年6月至8月的161,900人下跌至今年7月至9月的155,300人,减少约6,600人。同期的就业不足人数亦由76,400人下跌至69,000人,减少约7,400人。
劳工及福利局评论最新失业数字时指,随着本地经济活动继续恢复,劳工市场进一步改善。今年7月至9月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较今年6月至8月下跌0.2个百分点至3.9%,就业不足率亦下跌0.2个百分点至1.8%。总就业人数继续增加19,600人至3,628,900人,失业人数进一步减少6,600人至155,300人。
按行业分析,与消费及旅游相关行业(即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务业)合计的失业率在今年7月至9月较上一个三个月期间下跌0.4个百分点至5.8%。其中,餐饮服务活动业的失业率下跌0.5个百分点至6.2%,零售业的失业率下跌0.3个百分点至5.7%。多个其他行业的失业率也下跌,尤其是楼房装饰、修葺及保养业。
二、宏观经济
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4%
国家统计局:据对全国6.8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以下简称“文化企业”)调查,2022年前三季度,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459 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
分业态看,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08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5个百分点。
分行业类别看,新闻信息服务营业收入102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内容创作生产18632亿元,增长4.5%;创意设计服务13508亿元,下降1.6%;文化传播渠道9503亿元,增长0.5%;文化投资运营334亿元,增长2.0%;文化娱乐休闲服务812亿元,下降14.1%;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11770亿元,增长0.6%;文化装备生产4941亿元,增长4.7%;文化消费终端生产16744亿元,增长1.2%。
分产业类型看,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321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文化批发和零售业14124亿元,增长0.5%;文化服务业40164亿元,增长0.5%。
分领域看,文化核心领域营业收入530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文化相关领域33454亿元,增长1.5%。
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657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4%;中部地区12630亿元,增长8.4%;西部地区7394亿元,下降0.3%;东北地区727亿元,下降0.1%。
2021年中国创新指数为264.6
中国政府网: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测算,2021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264.6(以200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8.0%。分领域看,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和创新成效指数分别达到296.2、219.0、353.6和189.5,分别比上年增长11.3%、4.4%、10.6%和2.8%。测算结果表明,2021年,我国创新发展水平加速提升,创新环境明显优化,创新投入稳步提高,创新产出较快增长,创新成效进一步显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1年我国创新环境指数为296.2,比上年增长11.3%。该领域5个评价指标指数全部实现增长,其中,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企业所占比重指数、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指数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达20.4%和14.8%;人均GDP指数、理工科毕业生占适龄人口比重指数、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的比重指数分别增长8.1%、7.0%和6.7%。
2021年创新投入指数为219.0,比上年增长4.4%。该领域的6个评价指标指数五升一降,其中,基础研究人员人均经费指数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为12.0%;每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指数也实现较快增长,增速为9.2%;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所占比重指数、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指数、R&D经费占GDP比重指数分别增长6.3%、4.8%和1.6%;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指数下降6.4%。
2021年创新产出指数为353.6,比上年增长10.6%。该领域5个评价指标指数全部实现增长,其中,每万名R&D人员专利授权数指数、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技术市场成交额指数和每百家企业商标拥有量指数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达16.2%、16.2%和13.6%;每万人科技论文数指数、发明专利授权数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指数分别增长4.2%和3.5%。
2021年创新成效指数为189.5,比上年增长2.8%。该领域的4个评价指标指数三升一降,其中,人均主营业务收入指数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为10.8%;单位GDP能耗指数、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指数分别增长2.8%和0.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货物出口额的比重指数下降2.8%。
2022年10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1.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1%,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9%和48.2%,比上月下降0.8和0.1个百分点,继续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均低于临界点。生产指数为49.6%,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有所回落。新订单指数为48.1%,比上月下降1.7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减少。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7%,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略有收窄。从业人员指数为48.3%,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有所降低。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7.1%,比上月下降1.6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继续放慢。
2.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0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8.7%,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42.8%,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放缓。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1.0%,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上涨。销售价格指数为48.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水平继续下降。从业人员指数为46.1%,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继续回落。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9%,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恢复发展信心有所上升。
3.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运行情况
10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落至临界点以下,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有所放缓。
海关总署: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9.5%
中国经济网: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4.6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9.5%。按美元计价,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26万亿美元,增长7.7%。
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55万亿元,增长6.9%。按美元计价,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5115.9亿美元,下降0.4%。
一般贸易进出口两位数增长。前10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22.09万亿元,增长13.3%,占我外贸总值的63.8%,比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7.02万亿元,增长3.2%,占20.3%。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4.29万亿元,增长9.2%。
对东盟、欧盟和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前10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5.26万亿元,增长15.8%,占我外贸总值的15.2%。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4.68万亿元,增长8.1%,占13.5%。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我与美国贸易总值为4.21万亿元,增长6.8%,占12.2%。韩国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我与韩国贸易总值为2.02万亿元,增长6.5%,占5.8%。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1.23万亿元,增长20.9%。
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前10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7.44万亿元,增长14.4%,占我外贸总值的50.4%,比去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1.56万亿元,增长1.5%,占我外贸总值的33.4%。国有企业进出口5.55万亿元,增长14.5%,占我外贸总值的16%。
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增长。前10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1.25万亿元,增长9.6%,占出口总值的57.1%。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3.54万亿元,增长11.2%,占18%。
铁矿砂进口量价齐跌,原油、煤、天然气和大豆等进口量减价扬。前10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9.17亿吨,减少1.7%,进口均价(下同)每吨796.1元,下跌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