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1-03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4302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2022年三季度宏观经济主要监测指标数据分析
部信息中心趋势分析小组
【摘要】2022年三季度,全球经济环境复杂严峻,我国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较二季度明显改善,工业提振、消费企稳、投资发力,积极因素积累增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恢复发展态势。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经济恢复仍不均衡、基础不牢固,国内外需求明显不足,服务业恢复有待巩固,消费者信心需进一步提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受其影响,当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稳步提升,调查失业率有所下降;与此同时,服务业用工需求偏弱、外来户籍人口失业率抬头、青年失业率偏高,局部行业、群体就业问题仍需进一步关注。
一、外部经济环境
(一)外商直接投资
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速略有回落,外商投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1-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1384.1亿美元,同比增长20.2%(折合892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4%),增速比1-7月下降1.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7.6个百分点。8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144.9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月下降7.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7个百分点。从行业看,1-8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8.7%,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3.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3.1%,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1%。(见图1)
(二)进、出口
进出口贸易增速回落,外贸经济增长有所放缓。2022年9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607.7亿美元,同比增长3.4%,增速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9.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227.6亿美元,同比增长5.7%,增速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2.4个百分点;进口2380.1亿美元,同比增长0.3%,增速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期下降17.3个百分点。2022年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速平均为6.2%,分别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1.6和18.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同比增速平均为10.3%,分别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2.6和14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速平均为1.0%,分别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0.7和25.3个百分点。分析认为,受国内疫情扩散以及欧美通胀压力持续影响,国内外需求恢复缓慢,再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三季度出口增速下降,进口增速持续走低。(见图2)
(三)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
义乌中国小商品景气指数和价格指数均有所上升,市场运行景气度回升。2022年9月,义乌中国小商品景气指数为1251点,比上月上升81.39点,比去年同期上升32.07点;义乌中国小商品价格指数为100.73点,比上月上升0.22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18点。2022年三季度,义乌中国小商品景气指数平均为1230.30点,比上季度下降16.11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0.53点;义乌中国小商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00.65点,比上季度下降0.22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67点。分析认为,8月初义乌疫情突起导致市场停摆,9月随着义乌及国内疫情防控趋于稳定,前期被抑制的采购需求被释放,秋冬产品上新、节日展会集聚也进一步促进市场客流回升,市场运行景气度总体有所提升。(见图3)
(四)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先降后升,货运价格有所下跌,国际市场需求不足。2022年三季度,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平均为1653点,最高为2214点,最低为965点,平均值比上季度低876点,比去年同期低2079点。数据显示,三季度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持续下降,至8月31日达到最低点965点后回升,指数总体呈V型走势并低于历史同期水平,显示航运市场运行不景气,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航运价格承压,干散货市场需求放缓。(见图4)
二、国内宏观经济
(一)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工业生产明显回升。2022年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3%,增速比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3.2个百分点。1-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增速比1-8月上升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7.9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三季度工业经济呈加快恢复态势,新能源新材料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汽车制造业快速恢复,工业产能利用率环比回升,工业经济恢复向好。(见图5)
(二)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
服务业生产低速增长,服务业经济复苏乏力。2022年9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3.9个百分点。1-9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1%,比1-8月上升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6.2个百分点。分析认为,服务业生产指数持续低位运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零售、航空运输、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接触型聚集型服务行业商务活动仍不足,服务业恢复基础需要继续巩固。(见图6)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中有升,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力。2022年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1412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1-8月上升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9月当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4306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8.5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6%,制造业投资增长10.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中有升,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下行,成为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见图7)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回落,消费市场在波动中恢复。2022年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45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比上月下降2.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305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比1-8月上升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5.7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受疫情多点散发影响,消费市场在波动中恢复,6月以来商品零售由负转正并持续保持正增长,餐饮收入8月转正增长8.4%后再次转负,9月同比下降1.7%,餐饮企业和小微商贸企业恢复程度较低,消费市场恢复基础仍需巩固。(见图8)
(五)全社会用电量
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有所回落,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2022年9月,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0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增速比上月下降9.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5.9个百分点。1-9月,全社会用电量649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增速比1-8月下降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8.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9月,第一、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1%、3.3%,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4.6%。(见图9)
(六)消费者信心指数
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位于临界值以下,消费者对经济发展预期回落。2022年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7点,比上月下降0.9点,比去年同期下降30.5点,自今年4月以来持续位于90点以下,消费者对经济发展的信心继续走弱。(见图10)
(七)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回落,通胀压力总体可控。2022年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1个百分点;1-9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0%。2022年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100.9%,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9.8个百分点;1-9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9%。专家分析认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扩大主要受猪肉、鲜果鲜菜等食品价格上涨影响,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有所回落;受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继续回落。(见图11)
(八)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M2)同比保持较高速增长,货币流动性充裕。2022年9月末,我国货币供应量余额262.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上月末下降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3.8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同比增速位于12%之上。专家分析认为,国家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银行信贷投放和财政支出力度加大,M2增速维持高位,资金流动较宽松。(见图12)
(九)采购经理指数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在临界点以上有所回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经济总体保持复苏势头。2022年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6%,比上月下降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2022年三季度,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平均为49.5%,比上季度上升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平均为52.3%,比上季度上升4.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制造业生产、采购量指数升至临界值以上,新订单指数在临界点以下呈回升态势,显示制造业保持复苏势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趋于活跃,市场需求趋稳回升,基本面向好发展;非制造业总体扩张有所放缓,建筑业升至高位景气区间,服务业受疫情扩散影响短期承压,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下降明显,其中,零售、航空运输、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接触型聚集型服务行业受影响较大。(见图13)
三、就业
(一)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城镇新增就业降幅略有收窄,新增就业规模稳步提升。2022年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1万人,同比下降4.2%,比1-8月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0.6个百分点;与2020和2021年1-9月城镇新增就业两年平均数相比,2022年同比增长3.0%。2022年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47万人,与去年同期持平,比2020年同期增长3.9%。(见图14)
(二)调查失业率
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回落,外来户籍人口失业率略有上升,16-24岁青年人口就业压力仍较大。2022年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4%,比上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6%,比上季度下降0.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9月当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8个百分点。
其中,2022年三季度,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平均为18.8%,比上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3.4个百分点;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5%,比上季度下降0.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9月当月,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7.9%,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3.3个百分点;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6%,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8个百分点。(见图15)
(三)从业人员指数
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在临界值之下略有回升,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在临界值之下有所下降,企业用工总体仍不景气。2022年9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9%,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持平;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6.6%,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2022年三季度,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平均为48.8%,比上季度上升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平均为46.7%,比上季度上升0.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分析认为,制造业经济恢复带动制造业用工降幅收窄,服务业活动减弱拖累非制造企业用工加速收缩。(见图16)
四、数据综合分析
2022年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呈现恢复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恢复回稳,积极因素增多。从外部环境看,疫情反复、欧美通胀以及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危机使得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减弱。监测指标显示,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总体呈V型走势并低于历史同期水平,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干散货市场需求放缓,显示外部需求疲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贸易进出口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保持增长、增速有所回落,外资外贸总体稳定、承压初显,义乌中国小商品景气指数和价格指数有所上升,市场运行景气度回升,彰显出我国内外贸易经济具有较强韧性。
从国内看,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加快落实,我国宏观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三季度经济企稳向好,各项监测指标明显好于二季度。从生产看,工业增加值持续加快增长,显示工业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从需求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保持增长,消费市场在波动恢复,显示稳增长措施拉动国内需求逐步恢复;分行业看,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在临界点以上波动,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经济总体保持复苏势头;从物价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略有扩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继续回落,物价水平温和上涨。
同时也要看到,面对疫情、高温等不利因素,国内经济恢复仍不均衡、基础不牢固,内外部市场需求明显不足,服务业恢复仍显乏力,消费者信心需待提振,宏观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仍较大。监测数据显示,三季度贸易出口承压显现,增速连续两月放缓;投资结构分化,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下行,装修、家具等与房地产相关联行业消费需求不足;餐饮收入8月转正增长后9月再次转负,接触性聚集性消费需求低迷,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导致国内外需求恢复步履维艰。服务业生产指数持续低位增长,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明显下降,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服务业恢复承压。消费者信心指已连续5个月在90%以下运行,显示消费者对经济发展信心继续走弱,消费动力不足。
受其影响,2022年三季度,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部分行业和重点群体稳就业压力仍较大。城镇新增就业规模稳步提升,同比降幅有所收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季度均值较上季度回落,制造业用工降幅环比收窄,就业基本盘总体稳定。与此同时,局部行业、群体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监测数据显示,9月,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有所抬头,16-24岁青年人口调查失业率仍处于历史较高位,受疫情等不利因素抑制作用影响,非制造业用工降幅扩大,服务业用工需求偏弱,显示当前稳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需持续关注。
指标解释:
1. 外商直接投资(FDI):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拉动出口贸易的增长,促进经济发展。
2. 进、出口额:指实际进、出一个国家国境的货物的总金额。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规模,是观察宏观经济的同步指标。出口同投资一样,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之一。
3. 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义乌小商品市场是我国出口贸易集散地,日出口集装箱突破40万箱,发往201个国家和地区,其市场外向度已达到65%以上,在全球小商品行业中占有龙头和中心地位。义乌小商品指数反映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运行状况,间接体现全球小商品行业的运行及国际经济的发展状况,它包括价格指数、景气指数和监测指数。景气指数基点为1000,价格指数基点为100,如果指数大于基点水平,说明市场发展态势良好或商品价格上涨;如果指数小于基点水平,说明市场发展不景气或商品价格下跌。
4.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由若干条传统干散货船航线的即期运费加权计算而成,它是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的领先指标之一,集中反映了全球对矿产、粮食、煤炭、水泥等初级商品的需求。如果该指数出现显著上扬,说明各国经济情况良好,国际间的货运贸易增加,价格上涨。
5. 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反映了经济总量的绝对水平。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增长速度可以折射出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
服务业生产指数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服务业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产出变化,反映了服务业经济活动的短期运行态势。
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投资作为对未来生产的资本要素投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之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以及零售市场的规模状况。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之一,结合物价、货币流通变动等情况,综合反映当前经济发展态势。
8. 全社会用电量:指第一、二、三产业所有用电领域的电能消耗总量,包括工业用电、农业用电、商业用电、居民用电、公共设施用电以及其它用电等。反映生产活动的活跃程度,是经济冷暖的风向标。
9. 消费者信心指数: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两个指数范围均为0-200,100为临界值,100以上为经济景气或信心较足,100以下为经济不景气或信心不足。
10.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是度量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CPI和PPI是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11. 货币供应量: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运行中总的货币存量。广义货币供应量(M2)包含了流通中的现金、活定期存款等,流动性偏弱,但能反映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压力,也反映了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
12.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经济监测的先行指标,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统计汇总、编制而成,反映了制造业经济运行及变化趋势。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衰退。根据调查机构的差异,分为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官方PMI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调查样本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汇丰PMI由汇丰与英国研究公司共同编制,调查样本则以民企、中小企业为主。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中国非制造业PMI指标体系,由商务活动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手订单指数、存货指数、投入品价格指数、销售价格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等10个分类指数构成。由于没有合成的非制造业综合PMI指数,国际上通常用商务活动指数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非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非制造业经济收缩。
13. 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的一项分类指数,反映了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情况。通常以50%作为分界点,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增强;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有所减弱。
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是中国非制造业PMI指标体系中的一项分类指数,反映了非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情况。通常以50%作为分界点,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高于50%时,反映非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增强;低于50%,则反映非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有所减弱。
14. 调查失业率:是指通过劳动力调查或相关抽样调查推算得到的失业人口占全部劳动力(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其中,就业人口是指16周岁及以上,在调查参考期内(通常指调查时点前一周),为了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工作了至少1小时的人,也包括休假、临时停工等在职但未工作的人口。失业人口是指16周岁及以上,没有工作但近3个月在积极寻找工作,如果有合适的工作能够在2周内开始工作的人。劳动力的年龄下限为16周岁,没有上限。调查失业率作为与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并行的四大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对监测宏观经济运行和反映就业失业状况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