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6-24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2815
2021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报告(节选)
【摘要】为进一步推进青年创业发展,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与泽平宏观联合开展青年创业专题研究。课题组基于2021年8月组织的8319份调查问卷,基于2021年9月对成都、长沙、大连三地的实地调研,基于现有创业理论和国内外相关创新创业测度研究及数据获得性,从创业环境、企业家精神、创业结果三方面构建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指数体系以分析中国整体和主要城市创业情况,形成《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报告(2021)》。本文摘录了其中的部分内容。
一、创业发展现状
根据全球创业研究机构StartupBlink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业生态系统指数报告》,中国在全球100个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14位,位居亚洲第一,超过新加坡(第16)、韩国(第19)、日本(第21)和印度(第23)。2020年,中国6座城市进入全球前50,其中北京和上海分别位列全球城市排名的第6位和第10位。根据USNEWS网站公布的最新的全球调查,在“2020年全球最佳创业国度”中,中国排名第3位。通过上述国际机构的研究发现,近年中国的整体创业生态较好。
根据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界定,青年年龄为14-35周岁。考虑到当前专门统计青年创业的宏观数据缺乏,且青年本身就是创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用创业整体情况分析中国青年创业基本情况。
(一)创业数量:新设市场主体超850万,活跃度稳定在70%左右
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2020年新设企业超850万。根据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与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0中国企业发展数据年报》显示,2013-2020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从1132万户上升至2735万户,增长141.6%,其中,新设企业数量从250万户上升至868万户,增长247.1%;我国市场主体从2012年的5500万户增加到1.44亿户、活跃度稳定在70%左右;发展质量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20万家和18万家,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支出的76.2%;个体工商户作为一类群众直接开展经营活动的特殊市场主体发展到9670多万户,成为基层群众的就业容纳器、民营企业的后备力量、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微循环和各类企业的协作配套伙伴。
从每万人均新设市场主体数量看,江苏、福建、海南、浙江、陕西等省份创业活跃度高,甘肃较低。根据各省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及人口,计算每万人均新设市场主体数量,表征创业活跃度。江苏创业活跃度最高,每万人新设市场主体数量达到444.1个,原因在于2020年江苏市场监管部门超前谋划,积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出台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18条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12条措施,并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16条措施,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市场主体快速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同时,抢抓时机,精心打造“一品牌一平台”。为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江苏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了监测分析,加大帮扶力度,优化市场准入服务,支持自贸区制度创新,规范平台集群注册,引导地摊经济健康发展,努力催生更多新的增长点;福建、海南、浙江、陕西、山东则分别占据第二到第六位,而甘肃相对靠后,每万人均新设市场主体数量不及江苏的一半。甘肃主要是因为其经济水平相对落后,2020年GDP在31个省级行政区排27位,人均GDP排名末位,因此创业活跃度较低。
(二)创业质量:独角兽数量世界第二,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增107%
独角兽公司代表了新经济业态,引领着社会创新。部分独角兽一旦成行业巨头,必然使得一个行业的经济以及发展潜力大大增强,往往会引领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因此独角兽企业情况可以表征创业质量。国际对独角兽企业的定义是成立时间短(不超过10年)、发展迅速(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新生态公司,是创业公司的标杆,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市场活力的指标。
从总量看,2020年我国独角兽企业为120家,仅次于美国;但2020年新生独角兽数量较2019年减少41%。根据CB Insights统计,至2020年全球共诞生552家独角兽,中国120家,占比25%,仅次于美国的284家。其中,2020年全球新生独角兽共113家,美国、中国、印度新生数量位居前三,分别为70家、13家、9家。2020年中国新生独角兽数量较2019年减少41%(2019新生22家,2020新生13家)。独角兽通过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是我国新经济发展的代表,近年来我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和估值井喷,说明我国新经济领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有望引领我国经济整体上的创新发展。
从行业分布来看,中国独角兽企业以互联网、科技为主。互联网的核心思想是依靠平台“共享”,互联网独角兽主要产生于汽车交通、文娱媒体、电子商务等行业,代表企业包括字节跳动、快手、货拉拉等。高新科技独角兽主要涉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领域,代表企业包括主营区块链的比特大陆、主营柔性屏幕的柔宇科技、主营人工智能的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主营机器人的优必选等。
科创板企业情况可以表征国内创业企业质量。科创板主要面向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高成长型企业,是创业公司的标杆,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创业市场活力的指标。2020年,科创板新增上市企业145家,市值由2019年底的0.87万亿增至2020年底的3.7万亿元。总体看科创板企业走出了疫情的阴霾,实现盈利的企业占比从年中的86.0%升至年末的92.1%。我们认为,科创板的良好表现得益于疫情影响的消退、科技企业获得政策力挺以及企业高质量的研发创新。
从总量看,2020年我国科创板上市企业为145家,较2019年增长107%。从地区分布看,江苏、上海、北京等省市成为优质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聚集地。2020年江苏省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为30家,位居全国第一;上海、北京、广东省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分别为24家、22家、21家,分别位居第二、第三、第四。
从行业分布看,中国科创板上市企业以信息技术、工业、医疗等行业为主。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的信息技术企业为58家,占比为40%,位居第一;工业、医疗分布为36家、29家,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信息技术主要产品类型为专用软件、电子设备及加工、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及加工、互联网服务、系统集成服务等,代表企业包括中芯国际、天合光能、紫晶存储等;工业主要产品类型为行业专用软件、专用设备与零部件、环保机械、电子测试和测量仪器、诊断治疗设备等,代表企业包括奕瑞科技、航亚科技、高测股份、江航装备等。
(三)创业投资:创投机构资本近1万亿,风险投资规模高于美国
2019年我国共有创投机构近3000家,管理资本总量近1万亿元。自2005年发改委等十部委发布《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以来,我国已在税收、LP(有限合伙人)、融资渠道、差异化金融支持等多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创业投资优惠政策体系,创业投资机构数量和投资活动迅猛增长。根据科技部数据,截至2019年(科技部还未发布2020年数据),我国创业投资行业机构数达到2994家,管理资本总量达到9989.1亿元,管理资本占GDP比重达到1.01%。累计投资项目25411个,累计投资金额5636亿,其中2008-2019年管理资本总额年均增长19%。
创业投资资金主要流向IT、生物技术/医疗科技、互联网及半导体电子设备,北上粤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创业投资最活跃。从行业分布看,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0年IT行业一骑绝尘,投资项目达到1845项,占比24%。IT、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互联网以及半导体电子设备四大行业的投资数量、投资金额与其他行业显著拉开差距,集中度分别达到70%、64%,科技、医疗、消费等重点赛道的大体方向并未改变。值得注意的是,IT和互联网行业的投资案例数量同比减少14.7%、20.3%,而生物技术和半导体电子设备行业投资案例数量同比增长19.7%、42.0%;从地域分布看,2020年投资案例主要集中于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浙江,五地合计占全国83%。
中国PE/VC投资金额高于美国,但种子期等前期投资比例较低。结合投中研究院中国数据、PwC/CB Insight、KPMG Global analysis report,2016-2020年期间中国风险投资(PE/VC)投资案例数从17142项降至7821项,投资金额从2278亿降至1767亿美元;同期美国投资案例数从4799项上升至6306项,投资金额从593亿上升为1332亿美元。2020年起由于疫情影响,PE/VC投资规模发生了较大变动,但中国PE/VC投资规模高于美国。从投资阶段来看,2020年中国种子期、初创期、扩张期、成熟期投资案例占比分别为13.0%、22.5%、45.5%、19.0%,而2020年美国各案例占比分别为30.2%、26.4%、21.8%、9.3%,这是因为中国PE/VC更偏好扩张期和成长期这类收益确定性较高的项目,对于种子期和初创期创业项目投资相对较低。
(四)创服机构:孵化载体超1.3万家,广东孵化器数量全国第一
2019年创业孵化载体约1.3万家,在孵企业和项目近66万家,解决社会就业超450万人。2015年以来,国内涌现出一批以创新工场、3W咖啡为代表的创业服务机构,聚合金融、产业、技术和专业服务等创新要素,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根据科学技术部火炬中心发布的《2020年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截至2019年底(科学技术部火炬中心还未发布2020年数据),我国共有创业孵化载体13206家,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5206家,众创空间8000家,在孵企业和团队65.8万家,获得投融资1418亿元。2019年孵化器培育出49家科创板企业。2019年,全国孵化器在孵企业数为21.68万个,累计毕业企业数量达16.09万个。促进就业方面,2019年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共吸纳就业450.3万人,包括应届大学生46.4万人。
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地区创业孵化载体较为集中,占全国总数过半。分省来看,2019年广东孵化器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达到1013家;江苏第二,孵化器数量达到832家。从都市圈来看,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地区创业孵化载体分布最密集,2019年分别有1370、1013、462家,合计占全国总数的55%。
(五)疫情冲击:中小微企业恢复速度慢,创业带动就业作用突出
2021年,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全球经济逐渐走出新冠疫情带来的阴霾。中国疫情控制水平居全球前列,经济也率先恢复。2021年一季度中国GDP实际同比增长18.3%,较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较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1-6月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8%、14.8%、11.8%。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5.6%,其中,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增长5.4%、6.0%,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分别增长6.8%、4.2%和2.9%,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太平洋地区经济增长7.7%,中国预计增长8.5%,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预计增幅第一。
创业主体多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受疫情冲击更严重且恢复速度较慢。根据国务院信息,2021年1-4月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55.2%,除接触性服务行业外,个体工商户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经营活跃状况较去年大幅提高。同时,1-4月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利润率较大型企业低2%且差距较以前拉大。从就业市场看,根据2021年二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各类企业CIER指数同环比均回升,大型企业CIER指数仍最高,中小微型企业CIER指数仍相对较低。尽管经济快速恢复,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略好于去年,但恢复情况不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数据,大型企业2021年以来持续高于50%荣枯线;中型企业除2月,其他时间均高于荣枯线;而小型企业除3-4月,其他时间均低于荣枯线。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2021年二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87.2,高于去年同期的85.5,但较一季度的87.5下滑。(CIER(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反映就业市场的整体走势,通过不同行业、城市职位供需指标的动态变化,来反映劳动力市场上职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变化,从而起到监测劳动力市场景气程度以及就业信心的作用。)
二、中国青年创业群体画像
自我国2015年推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以来,“双创”活动已经如火如荼地发展了6年,青年创业群体也逐年扩大。他们的基础特征有哪些?创业资金情况如何?创业动机是什么?创业现状如何?创业过程中面临着哪些困难?
从创业者的基础特征、创业资金、创业驱动力、创业现状、面临困难五个方面刻画中国创业青年群体画像。数据来源于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和泽平宏观研究团队于2021年8月联合组织的问卷调查,填写数量共9551份,其中符合《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14-35岁青年定义且剔除对结果产生严重偏差的样本共8319份,有效问卷占比87.1%。以8319份问卷数据为依据,中国创业青年群体基本画像如下。
(一)基础特征: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创业者占比超85%
从年龄和职业背景看,19-23 岁的大学在校生、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待业人员是创业主体。年龄方面,19-23 岁合计占比 51.3%,其中20岁为创业高峰;职业背景方面,在校大学生占比43.6%,高校应届毕业生占比13.1%,毕业后待业人员占比12.0%,三者合计68.7%。
从学历层次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创业者占比达86%。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初中、高中(含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分别为33.7%、14.8%、15.1%。根据我们的调查问卷,创业者数量随着学历上升呈现倒 U 型分布,其中初中及以下占比仅3.6%,高中/中专 10.3%、大专 27.7%、本科 56.1%、硕士及以上2.3%,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创业者总占比达到86.1%,反映出创业者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
从创业行业看,51.6%的创业企业集中在农林牧渔、批发零售和教育文化行业。其中,农林牧渔业占比20.8%,批发零售占比15.9%,反映出青年创业者倾向于选择技术和资金门槛不高的行业进行创业,这也符合大多数青年创业者缺乏资金和社会资源的现状。教育文化占比14.9%,去年因为疫情的影响,线上教育迅速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去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0.2%,对吸引青年创业者进入教育文化行业起到积极作用。而今年“双减”政策出台,教育市场规模缩减,该行业创业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二)创业资金:八成以上创业者通过银行贷款、合作入股融资
创业启动资金方面,启动资金低于10万元的创业者占比较2020年有所增长,超九成创业者启动资金不足50万元。创业者启动资金普遍较少,低于10万元的创业者占比70.7%;低于50万元的创业者占比91.2%,低于100万元的占比95.2%。启动资金金额与选择创业的行业有关,批发零售等行业进入壁垒不高,创业初期所需资金较少,启动资金低于5万元的创业者中有38.2%从事批发零售、教育文化行业。
创业启动资金缺口方面,近六成创业者资金缺口在5万元以内,资金缺口高于50万元的创业者占比不足10%。创业者的启动资金缺口集中于20万元以下的区间,其中又以资金缺口低于5万元的创业者为主,占比达到58.3%。资金缺口高于20万元的不到2成,高于50万元的不足10%。整体看创业启动资金缺口以小额为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创业初期资金获取难,大部分初创者对创业过程中资金的安排使用方面经验不足、对融资的方法和经验掌握不够等问题。
创业启动资金来源方面,九成以上来自个人或家庭积蓄、亲友借贷,创投公司及其他渠道占比较少,整体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个人或家庭积蓄、亲友借贷为创业启动资金两大重要来源,74.6%的创业者利用个人或家庭积蓄作为创业启动资金,通过亲友借贷进行创业的群体占比15.8%,而借助创投公司和其他渠道资金启动创业的群体不足10%,说明创业启动资金来源较为单一。
创业融资方式方面,八成以上的创业者通过银行贷款和合作入股的方式融资,选择抵押担保等方式融资的创业者较少。银行贷款和合作入股是创业者融资的主要方式,将银行贷款作为融资方式的创业者占比近五成达48.2%,通过合作入股的创业者占比34.8%,而典当抵押和贷款担保两种方式占比合计9.8%,这与创业者初期缺乏可以用于抵押和担保的资产的现象较为吻合。
(三)创业驱动力:为实现自我梦想、获取财富
首次创业人数占七成,33岁及以上创业者超50%有二次及以上创业经历。从总量上看,首次创业人数占比74.3%,多次创业人数占比25.7%;从年龄结构看,有多次创业经历的创业者所占比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其中33岁为重要节点,多次创业者占比超过50%,且三次和四次创业者占比达到25.8%。这现象表明,多数首次创业者因年龄小,缺乏实际创业经验,一般首次创业成功率较低。随着年龄增加,这既与创业经验与资源增加有关,也与创业动机更强创业者的“幸存者偏差”有关,因此多次创业者可能创业质量更高、创业前景更好。此外,新冠疫情影响下,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也促使更多青年进行创业。
实现自己的梦想/从事感兴趣的事是最受青年认可的创业动机,其次是为获取财富而创业。有32.6%的青年认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从事感兴趣的事”非常符合自己的创业动机,有30.5%的青年认为“为获取财富创业”非常符合,“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为改变世界和人们的生活/创造社会价值”、“良好的市场机会和行业前景”分别有30.3%、29.6%、28.3%。这表明我国创业青年不仅敢于实践理想,还有审时度势的务实精神。此外,“家庭和朋友的支持”、“不喜欢被支配”、“不满意原来的工作”等动机也均被20%左右的青年认为非常符合,这反映出青年创业不仅有梦想的感召,也有现实条件和压力的驱动。
(四)创业现状:近半创业者盈亏存在波动,七成三年内开始盈利
从创业形式看,接近九成创业者选择个人独资、合伙创业形式,家庭创业占比较小。以个人独资和合伙创业进行创业的群体占比接近九成,其中半数以上为个人独资,占比51.6%,合伙创业占比36.1%。这两种创业形式与创业企业特征较为吻合:个人独资或合伙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经营权、收益权高度统一,企业盈亏与债务为无限责任,因此创业者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营企业。而家庭创业在人才引进、企业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局限,因而较为小众,通过家庭创业的创业者占比仅12.3%。
从盈利状态看,近半数创业者盈亏存在波动,七成在三年内实现盈利。盈亏方面,46.7%的创业者处于盈亏不稳定期,处于亏损状态的接近两成,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创业企业的经营风险;开始盈利时间方面,七成创业者在三年内实现盈利,其中创办一年以内、两年以内、三年以内开始盈利占比分别为39.8%、20.0%、10.8%,呈现递减态势,三年以上开始盈利的创业者仅占5.5%,说明大部分创业者能够在创业早期实现盈利。
从创业企业规模与人力看,过半创业企业在初期实现规模显著扩大,多数创业企业人员数量较为稳定。创业规模方面,创业初期规模显著扩大的创业企业占比53.0%,市场份额与产品种类也随着规模显著扩大而提高,创业初期市场份额、产品种类大幅提高的创业企业占比分别为52.7%、56.1%;从创业人力看,创业以来人员较为稳定的创业企业占比59.0%,26.5%的创业企业存在人员数量稳定但变动较大或人员数量不稳定的情况,反映出部分初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定困难。
(五)面临困难:资金问题依旧是创业者面临最主要的困难
创业资金、社会资源和知识储备是青年创业主要面临的困难。41.7%的受访者认为青年创业最大困难依旧是资金问题,青年创业者对于融资难问题的呼声相比往年进一步高涨。这是因为参与调研的创业者有56.6%是在校大学生或应届毕业生,自身资金积累微薄。此外,大部分青年创业的行业不受风险资本的青睐。根据科技部发布的报告,2019年仅1.1%的创业投资金额投入到农林牧渔行业。风险资本更青睐半导体、医疗、新能源等赛道,因此大部分青年创业者难以通过吸引投资来解决资金问题。24.8%的受访者认为自身社会资源和人脉弱,19.8%认为最缺乏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这些数据反映出青年创业者除资金问题之外,在业务拓展和技术创新方面也缺乏相应的竞争力。
创业税收优惠政策和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是超六成青年创业者的主要诉求。创业税费减免或补贴是最主要诉求,占比33.4%,同样反映出创业者亟需解决资金困难问题;诉求为简化政府行政审批流程的占比27.9%,行政审批和创业企业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简化审批程序主要服务于创业企业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需求;诉求为创业场地支持的占比17.7%,创业场地的支持能够节省企业的租金开支,还能形成聚集效应。
融资渠道、人才资源获取和政府处理事务效率具有较大改善空间。在青年创业者对于创业环境各要素的评价中,“当地创业者很容易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融资”、“当地获得人才资源的条件很便利”、“当地创业者的融资成本很合理”、“申请的政府创业支持总是能很顺利地通过”四项评分最低,其“非常符合+符合”评价的占比分别为51.1%、51.5%、52.0%、54.2%。这表明当地融资渠道受限和融资成本偏高,从而不容易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融资。随着人力资本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创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日渐提升,目前当地人才输送模式效率不高,仍然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相关政策,加大推行力度,并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作者:任泽平 来源:中国青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