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三季度宏观经济主要监测 指标数据及分析(2021年10月)

发布日期:2021-10-19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1695

【导读】:《信息与分析》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办的内部刊物,主要刊发为宏观经济运行、就业形势分析、社会保障研究、收入分配改革、人事人才动态等信息摘编和专题分析报告,面向部属各单位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其中的“动态综述”、“宏观经济与就业主要指标监测”、“就业形势分析”等的系列报告广受好评。

  【摘要】2021年三季度,国内经济继续延续恢复态势,但步伐略有放缓。受疫情、汛情、“能耗双控”、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经济的需求端与供给端同时呈现收缩态势,我国外贸进出口尚保持较快增长,投资、消费、工业、服务业等主要监测指标同比增速均有所回落,经济恢复进程中出现波动迹象,下行压力有所增加。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活跃度略有下降,大城市调查失业率环比略有上升,制造业用工降幅扩大,稳就业将面临较大压力。

  一、外部经济环境

  (一)外商直接投资

  

图片1.png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

图1 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及增长率


  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平稳。2021年1-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1137.8亿美元,同比增长27.8%(折合758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3%),增速比上月下降3.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8.1个百分点。8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130.4亿美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6.6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受去年疫情基数波动影响,今年以来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速呈下降趋势,由较高增速逐渐恢复至常态化增长。(见图1)。

  (二)进、出口


图片2.png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

图2 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率


  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出口增速高于进口。2021年9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4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增速比上月下降5.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28.1%,增速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8.2个百分点;进口2389.8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月下降15.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4.4个百分点。分析认为,全球经济和贸易有所回暖,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带动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对进出口值有推高作用。(见图2)

  (三)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

  

图片3.png

数据来源:义乌小商品指数网

图3 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义乌中国小商品景气指数及价格指数


  义乌中国小商品景气指数和价格指数在临界值之上环比有所下降,同比仍处于高位。2021年9月,义乌中国小商品景气指数为1218.93点,比上月下降46.5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55.79点,比2019年同期上升52.37点;义乌中国小商品价格指数为100.55点,比上月下降1.24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08点,比2019年同期上升0.46点。(见图3)

  (四)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

  

图片4.png

数据来源:中国海事服务网

图4 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继续回升。2021年三季度,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平均为3732点,最高为5197点,最低为3039点,平均值比上季度高940点,比去年同期高2210点。三季度,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继续延续二季度回升态势,为2009年以来最高水平,干散货航运市场持续增温,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旺盛。(见图4)

  二、国内宏观经济

  (一)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图片5.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5 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工业增加值增速略有回落。2021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增速比1-7月下降1.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2.7个百分点;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1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6.6%,比1-7月份微降0.1个百分点。2021年8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3%,增速比7月下降1.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1年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两年平均增长5.4%,较7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受局部散发疫情、汛情和基数抬高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增速有所回落,芯片短缺问题仍较突出。(见图5)

  (二)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

  

图片6.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6 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


  服务业两年平均增速有所回落。2021年8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8%,比7月下降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8个百分点;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1年8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增长4.4%,比7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分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6.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1.4%,增长相对较快。(见图6)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图片7.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7 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2021年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46913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1-7月下降1.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9.2个百分点;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1年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两年平均增长4.0%,比1-7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2021年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4380亿元,同比下降10.6%,增速比7月下降8.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6.5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1-8月投资增速总体有所放缓,但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继续加快,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势头良好,投资结构持续优化。(见图7)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图片8.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8 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下降明显。2021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224亿元,同比增长18.1%,增速比1-7月下降2.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6.7个百分点。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1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0%,比1-7月份下降0.8个百分点。2021年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95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比7月下降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个百分点;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1年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0%,比7月下降4.2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8月国内疫情多源多点发生,居民出行和消费减少,加上去年同期基数升高,消费增速回落幅度较大,其中,餐饮住宿等聚集型消费受疫情冲击更为明显。(见图8)

  (五)全社会用电量

  

图片9.png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

图9 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全社会用电量及增长率


  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有所回落。2021年1-8月,全社会用电量547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增速比1-7月下降1.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3.3个百分点。8月,全社会用电量76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增速比7月下降9.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数据显示,8月第一、二、三产业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3.7%、0.6%、6.2%和12.5%,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明显放缓。(见图9)

  (六)消费者信心指数

  

图片10.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

图10 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


  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略有下降。2021年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17.5点,比上月下降0.3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1点,比2019年低4.9点,位于临界水平(100点)之上,消费者对经济发展向好预期有所下降。(见图10)

  (七)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图片11.png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1 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略有回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扩大。2021年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7%,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2021年1-9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0.6%。2021年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110.7%,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3个百分点;2021年1-9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6.7%。专家分析认为,消费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平稳运行;受煤炭和部分高耗能行业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工业品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扩大。(见图11)

  (八)货币供应量

  

图片12.png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图12 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货币供应量M2及增长率


  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略有下降。2021年8月末,我国货币供应量余额231.23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月末微降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数据显示,信贷放缓是影响本月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见图12)

  (九)采购经理指数

  

图片13.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图13 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降至临界值以下,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至临界值之上。2021年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2%,比上月上升5.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专家分析认为,制造业订单类指数继续下降,价格类指数继续提高,受需求不足和成本上升双重挤压,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放缓,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受疫情影响因素减弱,生活消费和交通运输相关行业明显恢复带动服务业景气有所改善,建筑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非制造业总体处于恢复态势,增长仍弱于二季度,恢复力度有待加强。(见图13)

  三、就业

  (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求人倍率

  

图片14.png

数据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

图14 2019年一季度至2021年三季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求人倍率


  劳动力市场用人需求大于供给,供求人数均有所减少,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环比微降。2021年三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402.4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263.5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53,比上季度下降0.05,比去年同期上升0.13。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同比分别减少了18.0万人和40.5万人,各下降了4.4%和13.8%。与上季度相比,本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160.6万和87.2万人,各下降了29.2%和25.2%。(见图14)

  (二)从业人员指数

  

图片15.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图15 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


  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在临界值之下有所回落,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在临界值以下略有回升。2021年9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7.8%,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有所下降,非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略有改善。(见图15)

  (三)调查失业率

  

图片16.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6 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调查失业率

  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2021年8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见图16)

  四、数据综合分析

  2021年三季度,我国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但步伐略有放缓,运行总体趋弱。从外部看,世界经济波动中延续复苏势头,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持续,但势头有所放缓,东南亚等国家疫情反复,经济恢复受到扰动,供需两端综合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总体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监测指标显示,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持续回升,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义乌小商品市场运行景气,国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保持稳定,显示我国外资外贸运行平稳,拉动国内经济稳定增长。从国内看,宏观经济总体继续保持恢复势头,但同时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和汛情等自然灾害对经济运行的冲击有所显现,“能耗双控”、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投资、消费、工业、服务业等主要监测指标同比增速均有所回落,经济增速放缓压力上升。监测指标显示,工业增加值、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均有所回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也降至临界值以下,显示工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所放缓;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明显放缓,服务业生产增速也有所回落,显示国内需求仍待释放;从价格看,消费者价格指数基本在低位运行,工业出厂价格指数继续扩大,近期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明显,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加。总体上,经济的需求端与供给端同时呈现收缩态势,经济恢复进程中出现波动迹象,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受其影响,2021年三季度,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相对活跃,局部失业风险压力略有增加。全国人力资源市场用人需求大于供给,市场招聘和求职人数同环比均有所减少,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略有回落,市场供求活跃度略有下降;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环比略有上升,制造业用工降幅有所扩大,非制造业用工降幅略有收窄,大中城市失业风险增加,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用工仍处于收缩态势。预计未来经济下行压力将逐渐向就业传导,给就业增长带来一定压力,企业用工趋于谨慎,局部失业风险仍需进一步关注。

  指标解释:

  1. 外商直接投资(FDI):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拉动出口贸易的增长,促进经济发展。

  2. 进、出口额:指实际进、出一个国家国境的货物的总金额。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规模,是观察宏观经济的同步指标。出口同投资一样,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之一。

  3. 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义乌小商品市场是我国出口贸易集散地,日出口集装箱突破40万箱,发往201个国家和地区,其市场外向度已达到65%以上,在全球小商品行业中占有龙头和中心地位。义乌小商品指数反映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运行状况,间接体现全球小商品行业的运行及国际经济的发展状况,它包括价格指数、景气指数和监测指数。景气指数基点为1000,价格指数基点为100,如果指数大于基点水平,说明市场发展态势良好或商品价格上涨;如果指数小于基点水平,说明市场发展不景气或商品价格下跌。

  4.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由若干条传统干散货船航线的即期运费加权计算而成,它是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的领先指标之一,集中反映了全球对矿产、粮食、煤炭、水泥等初级商品的需求。如果该指数出现显著上扬,说明各国经济情况良好,国际间的货运贸易增加,价格上涨。

  5. 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反映了经济总量的绝对水平。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增长速度可以折射出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

  服务业生产指数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服务业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产出变化,反映了服务业经济活动的短期运行态势。

  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投资作为对未来生产的资本要素投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之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以及零售市场的规模状况。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之一,结合物价、货币流通变动等情况,综合反映当前经济发展态势。

  8. 全社会用电量:指第一、二、三产业所有用电领域的电能消耗总量,包括工业用电、农业用电、商业用电、居民用电、公共设施用电以及其它用电等。反映生产活动的活跃程度,是经济冷暖的风向标。

  9. 消费者信心指数: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两个指数范围均为0-200,100为临界值,100以上为经济景气或信心较足,100以下为经济不景气或信心不足。

  10.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是度量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

  CPI和PPI是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11. 货币供应量: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运行中总的货币存量。广义货币供应量(M2)包含了流通中的现金、活定期存款等,流动性偏弱,但能反映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压力,也反映了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

  12.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经济监测的先行指标,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统计汇总、编制而成,反映了制造业经济运行及变化趋势。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衰退。根据调查机构的差异,分为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官方PMI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调查样本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汇丰PMI由汇丰与英国研究公司共同编制,调查样本则以民企、中小企业为主。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中国非制造业PMI指标体系,由商务活动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手订单指数、存货指数、投入品价格指数、销售价格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等10个分类指数构成。由于没有合成的非制造业综合PMI指数,国际上通常用商务活动指数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非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非制造业经济收缩。

  13. 求人倍率:反映一定时期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相对指标,指市场中岗位空缺数和求职人数之比,表明市场中每个求职者所对应的岗位空缺数。当求人倍率大于1时,表明市场供不应求;求人倍率小于1时,表明市场供大于求。

  14. 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的一项分类指数,反映了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情况。通常以50%作为分界点,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增强;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有所减弱。

  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是中国非制造业PMI指标体系中的一项分类指数,反映了非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情况。通常以50%作为分界点,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高于50%时,反映非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增强;低于50%,则反映非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有所减弱。

  15. 调查失业率:是指通过劳动力调查或相关抽样调查推算得到的失业人口占全部劳动力(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其中,就业人口是指16周岁及以上,在调查参考期内(通常指调查时点前一周),为了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工作了至少1小时的人,也包括休假、临时停工等在职但未工作的人口。失业人口是指16周岁及以上,没有工作但近3个月在积极寻找工作,如果有合适的工作能够在2周内开始工作的人。劳动力的年龄下限为16周岁,没有上限。调查失业率作为与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并行的四大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对监测宏观经济运行和反映就业失业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分享到:
信息与分析